近日北京大学一名教授24小时照顾85岁失能母亲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刷屏。示意图。(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4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姿小葵综合报导)近日北京大学一名教授24小时照顾85岁失能母亲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刷屏。据了解,如今中国失能老人人数超过4500万。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4月中旬,中国网络社交平台出现一篇题为的文章,内容叙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0多岁的教授胡泳,如何在3年间照顾患有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的日常,引起中国社会共鸣。
报导指出,胡泳一天的24小时被切割得很碎,他无法计算一天要给母亲换多少次衣物、清理多少次痰渍、擦拭几次嘴角,他的生活“秩序”就是没有秩序,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在下一刻到来。此外,他还要负责做早、中、晚饭,洗衣服,喂药,推着母亲在小区遛弯,深夜把她扔了满地的东西捡起来。这些事务间隙,他抽空睡觉,处理工作,写书写论文,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通话,和妻子见面。
胡泳感慨表示,在家中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但近3年来,生活把他推向了第三个身份,就是一位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者。“你无法奢望奇迹,必须接受现实:你的付出在增加,却换来一个愈加衰老、离死亡更近的亲人。”
胡泳的情况绝非个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人口15.4%。另据央视新闻报导,据测算,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代表每8位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就可能有1位无法自理生活。
但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两类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需要帮助的失能老人约占17.8%。这些迫切需要帮助的老人里,有11%无人照料。
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中共政府过去一胎化政策有着直接关系。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2022年底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之路:北京大学—柳叶刀重大报告》显示,中国80至84岁老年人平均孩子数量为4个,70至74岁的老年人平均孩子数量为3.5个,60至64岁的老年人平均孩子数量仅2.8个,其中仅有一个孩子的老人占11%。未来,老年人拥有的孩子数量会不断下降。
江苏南通市资深养老护理员王芳表示,独生子女一代特有的“421型”家庭结构,没有兄弟姐妹分担照护父母,又请不起保姆,夫妻一方必须辞职在家照料,但在家照顾同时还得线上兼职以维持家计。
另外,中国长照生态也出现50至60岁的老人照顾年纪更大及失能老人的情况。
据专门研究养老机构的社会学博士生唐恒在中国北方城市调研发现,藏在住宅区里的“灰色”小型养老机构会假借家政公司名义,由约50岁上下的人士租房,提供附近民众长照老人服务,每月收取约人民币1000元的照护费,较正规养老院便宜。
唐恒表示,选择住进“灰色”机构的人大部分是难以找到照顾自己的对象,也无法住进正规养老院,包括子女外出工作的留守老人、失能老人及丧偶老人。
关于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等问题,中国将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视为关键解方,自2016年开始试点,目前范围已扩大到中国49个城市。据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统计,截至去年6月底,长护险参保人数已达1.7亿。
不过长护险制度也出现漏洞,据业内人士说法,部分定点服务机构接到政府任务会临时雇家政钟点工以提供服务,若机构找不到人手时,便会将报酬转回给失能老人家属,长护险成了做生意的管道。
长期关注养老议题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中国现在需要“两条腿同时迈”,既要建立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否则长护险就会沦为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