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界研究机构Alphaline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香港港口吞吐量跌至第11位,是有纪录以来首次跌出十大。(摄影:Ruby Tang/看中国)
【看中国2024年4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日前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指国际航运界重整全球航线,香港恐失去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新闻一出旋即遭到港府批评。17日,国际航运界研究机构Alphaliner发布的最新数据坐实了这一消息。数据显示,香港港口吞吐量跌至第11位,是有纪录以来首次跌出十大。时评人利世民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首届香港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危机,他不解为何现届政府对此一无所知。
国际航运界研究机构Alphaliner公布全球最繁忙的30个货柜港口的最新统计。香港跌出全球十大货柜港口之列,跌至第11位。上海、新加坡及宁波港位列三甲,杜拜亦取代香港晋身第十大。
数据指,本港去年录得港口吞吐量1,434.2万个标准箱(TEU),按年跌14.1%,并属连续第七年下跌,并较2019年减少21.6%。
上海以吞吐量约4,915.8万个TEU继续位列榜首,按年增3.9%,并较2019年增展13.5%;第二及第三位分别为新加坡及宁波,分别录得3901.3万及3,530万个TEU,按年分别增4.6%及5.8%,并较2019年分别增4.9%及28.2%。
排第四至第九名分别是青岛、深圳、广州、韩国釜山、天津及美国洛杉矶/长滩(LA/LB)。
翻查资料,香港货柜码头的吞吐量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均排名世界第一。但在2005年被新加坡超越,之后节节败退。2013年香港吞吐量被深圳超越,2015年被舟山超越,2018年被广州港超越,2019年被青岛港超越,2020年被天津港超越。到了2022年,香港吞吐量降至全球第九。
香港海运港口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港港口货柜吞吐量合计为1440.1万个TEU(标准货柜),按年下跌13.7%,跌幅创11年新高。其中葵青货柜码头吞吐量为1103.3万个TEU,按年下跌14.3%;其他码头为 336.8万个TEU,按年下跌11.7%。早前有业界预计,香港将跌出全球港口吞吐量排行榜前十名。
事实上,香港航运业衰落,问题存在已久。时评人利世民分析指,香港有一些先天地理上的限制,比如码头很难扩建。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考虑将码头由葵涌搬去南大屿,但是考虑到路面等配套设施,发现投入资金,根本不值得做。
至于香港政府是否了解香港在航运方面有上述限制呢?利世民肯定表示,一定知道。首届特首董建华自己就是做船务出身,其家族生意就和船务有关。当年政府已经考虑香港是否只做物流,放弃船务。
他说,但是到了2024年,往届政府各种政策上的考量,今届政府似乎完全不知情。“当别人通知你,你终于跌出十大了。你就走去批评别人”。
本月初,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指国际航运界重整全球航线,香港恐失去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反驳称,报导“毫无事实基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肆意攻击”。
利世民说,参考国际大城市,比如伦敦、纽约,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会进行经济转型。纽约曾经是重要的港口,但目前整个城市已经转型成为金融城市。虽然现在纽约的港口仍在运作,但由于成本太高,已经慢慢被美国其他城市的港口取代。
香港情况亦然。香港人工成本高过大陆,港口规模又不及大陆,加上大陆方面近年不断扩建港口,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因此,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被周边城市取代属意料之中。重要的是香港能否如伦敦、纽约守住金融中心这个金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