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惊醒蛰伏冬眠的生物,草木也竞相舒展。(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4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开始。
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生物,草木也竞相舒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物候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此时桃花开放,黄鹂鸟开始呜叫,鹰少了,布谷鸟开始多了起来。
按照一般的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样貌。
古诗词中的惊蛰
大自然循环往复,24节气年去年来,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惊蛰又是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擅长歌咏自然田园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从微雨的惊蛰开始,农民开启了辛劳的农耕生活。
宋代诗人仇远的〈惊蛰日雷〉也是描述惊蛰的经典诗歌之一:“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形象地描绘出惊蛰之后雨骤风急、电闪雷鸣,以及草木萌发、春回大地的情景。
惊蛰习俗
惊蛰是24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它没有特别的庆祝活动,但有不少有趣的习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传说中国民间的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会在这年遭小人阻挠前程,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于是纷纷在惊蛰这天祭拜白虎。
2、熏艾草驱赶楣运
惊蛰象征二月分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了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古时在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燃家中四角,以驱赶蛇、虫、鼠、蚁,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驱赶楣运的习俗。
3、吃梨
惊蛰乍暖还寒,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及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或者蒸、烤、水煮。
4、踏青
美好春光不可辜负,所以古人会在惊蛰时,邀约亲友一起去赏花、踏青。《黄帝内经》就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来源:看中国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