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呼吁外资增加对中国投资。(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2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总理李强2月28日会见美商代表团,呼吁外资增加对中国投资。不过诸多迹象表明,外资的信心严重不足,特别是最新修订《保守国家秘密法》呼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国安主张,外企风险大增。
李强招揽外资 称不要“脱钩断链”、“小院高墙”
中国总理李强2月28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商会会长苏珊·克拉克(Suzanne Clark)率领的商会代表团时表示,中美经济高度互补,双方应做伙伴而不是对手。搞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只会对两国企业、经济乃至全球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李强在会谈中重复了他在国际场合反复讲述的一个观点,认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融合,加强经贸合作对双方是互利共赢。
李强承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将持续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李强还表示欢迎美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市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在2月23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强表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双方关系一直处于相当紧张的状态。直到去年11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中美峰会上,就稳定两国关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达成共识,双方关系才有所稳定。
中美双方争执的主要问题包括台湾安全、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和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等。
自去年中国进入疫后经济复苏阶段以来,中国经济遭遇了四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全面低迷。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大经济驱动力几乎同时熄火,导致失业飙升、工厂大批倒闭、房地产泡沫破裂、债务危机蔓延和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撤离。
去年11月,美国资产管理巨头先锋领航集团(Vanguard Group)和以民调为基础的绩效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纷纷宣布将关闭在中国的业务,撤离中国。
在此之前,聚焦科技咨询的弗雷斯特市场咨询(Forrester)已经裁撤掉绝大部分当地的分析人员,而美国格理集团(Gerson Lehrman Group)本来计划今年扩大在中国的运营,但是也改变主意开始裁员。
即便是在对中国依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领域,比如像苹果公司这样在中国深耕几十年的领军型企业,也正在将其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地。
外资对中国投资跌至30年新低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增加330亿美元。该数据记录的是与在中国的外国企业的货币流量,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82%,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显示了新冠疫情封锁和去年复苏乏力的影响。自1998年以来,2023年第三季度的投资额首次出现下降。
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创下了自1993年以来的最低增幅,这凸显了北京当局在寻求更多海外资金来帮助中国经济发展时所面临的挑战。
经济学家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衡量的是净流量,可以反映外资企业利润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华业务规模的变化。
并且,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在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了6.7%。
中国商务部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去年新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下降到三年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不包括现有外资企业的再投资收益,波动性小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
外商直接投资简称外资,是指外国企业为获得利益在本地(本文指的是在中国)所作的经济投资。
以上数据显示,北京当局在解除新冠疫情“清零”政策后,为吸引外资所做的努力还不够,如果北京当局要成功实现其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的持续疲软,凸显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其它国家利率走高导致外资将资金撤出中国的情况。
由于发达经济体应对通货膨胀一直在提高利率,而北京当局一直在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因此外资有更大的动力将现金留在海外而不是中国。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RSM US的管理咨询负责人和高级分析师马特·多拉德(Matt Dollard)去年年底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确实让对华投资变得有些不妙,我们在很多外国直接投资数据中都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2023年,它确实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多拉德指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成为压倒性因素,让西方企业决定撤离中国,而且会有更多的企业考虑离开中国。
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令外企担忧
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也提及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让外界更忧虑北京当局对资讯的牢牢控制。
《保守国家秘密法》于1988年出台,这次是自2010年以来首度修订,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修订内容涵盖过去不属于该法规范的“敏感资讯”范围,显示北京当局对国安概念更为重视。
《华尔街日报》引述乔治城大学亚洲法律中心执行主任凯洛格(Thomas Kellogg)观点。他指出,中国近年已通过、修订超过20部国安法律;如今新修《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北京当局强化国安的最新一次法律举措,“大概不会是最后一次”。
凯洛格表示:“拥有任何非公开资讯的风险变得更大;近年来,中国官员更不惧于针对外国企业或骚扰记者,这次修订的法律又给了他们新的工具。”
随着北京当局加大对资讯的管控力道,可能对外企在中国的经营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北京当局近年收紧对外企的控制,让外资感到不安。去年7月起,中国实施新版《反间谍法》。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警告,该法会使在中国的外企面临中国监管部门的更严格审查,加上《反间谍法》扩大定义范围,外企所掌握的资讯,或被北京视为危及国安的情报,随即可能招来“监管”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