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粉彩仕女乐舞瓶(局部),绘制了三位女子皆着云肩、披帛及纹饰细腻的锦服。(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时常观赏电视剧或舞台戏剧的民众,应当对云肩这一项服饰并不陌生。像在2018年热播的古装剧《延禧攻略》中,就有富察皇后、魏璎珞、高贵妃等女性角色相继穿着各式花样、披挂在肩头上的美丽云肩,来为民众展示着云肩之美。其实,懂服饰的人,应当知悉云肩融合了中国的“天人合一”传统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
云肩
云肩为一款披肩,往往由一片或数片的彩锦绣片缝合制成,故又可再分成:围合式与半围合式。围合式多半采用扣子或系带固定,因此能再进行拆开、相合。云肩多使用四合云纹装饰,很常制成两层八片垂云样式,也有条带状。由于如同雨后的映日云霞,晴空散彩虹,故得“云肩”之称。简单说来,就是因为绣片形状多半呈现如意云头式,故得此名称。《元史‧卷七八‧舆服志一》中,即记载了云肩的特征:“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云肩的实际用途是为了阻隔衣服遭受发髻上的油垢所污染,同时可搭配不同穿着来做装饰之用。云肩最抢眼的莫过于每片绣片上头会呈现花鸟草虫或戏文情节等刺绣内容。有些云肩会加上流苏、玉石等坠饰,致使穿上这类云肩的女子,一走起路来便能展现吊穗摇晃的俏丽模样,足具视觉美感,令人望之惊艳。绣制一件云肩,可以采取挽针、接针、滚针、松针、抢针、齐针等各类针法,故能呈现繁复多样的成品。因此,一件精巧的云肩,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以绣制。
根据研究,云肩最早见于敦煌壁画中的菩萨所披的云肩,因此被认为是从神仙服饰发展而来的衣饰,而早期云肩多形如翅膀般垂坠在肩头的两侧,但据沂南汉墓壁画中的百戏图及后续考证,围绕脖子的云肩大约在宋金时期成为主流。不过,无论是哪一类样式的云肩,其纹饰、形状等均融合“天人合一”思想。云肩盛行于汉族中,最早使用时间应该是在隋唐时期,且无固定样式,直至元代才开始固定披用云肩的形式、制度,且非女子专用。到了清代,云肩普及于社会各阶层,成为妇女婚嫁时须穿的重要衣饰。也就是说,云肩到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在婚嫁时候或岁时节令到来时才会披戴的衣饰。
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服饰类‧云肩》中,则记录了相关说法:“云肩,妇女蔽诸肩际以为饰者。元之舞女始用之,明则以为妇人礼服之饰,本朝汉族新妇婚时亦有之。尤西堂尝咏之以诗,其诗云:‘宫妆新翦彩云鲜,婀娜春风别样妍。衣绣蝶儿帮绰绰,髩拖燕子尾涎涎。筵前拊鼓宜垂手,楼上吹箫许比肩。只恐巫山夜飞去,倩持飘带欲留仙。’光绪末,苏、沪妇女以髻低及肩,虑油之易损衣也,乃仿为之,特较小耳,以绒线所结者为多。”
清代乾隆粉彩仕女乐舞瓶,其中为大家展现了云肩、披帛等服饰之美。(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响肩与霞帔
有些民众可能还听过响肩,而这正是一款上头缀有能发出声响的物件、飘带等坠饰的云肩。由于多了缀饰,因此也比一般的云肩样式更加华丽繁复。响肩大多是由出嫁女子在婚礼上所披戴,例如清末民初的台湾女子会在结婚所穿的霞帔上再多披一“响肩”。
值得注意的是,民众熟悉的“霞帔”常常被误以为是云肩,但霞帔跟云肩是不同的,今人常将两者混淆。
《清稗类钞‧服饰类‧霞帔》即载说:“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谓为嫡妻之例服。沿至本朝,汉族妇女亦仍以此为重,固非朝廷所特许也。然亦仅于新婚及殓时用之,其平时礼服,则于披风上加补服,从其夫或子之品级,有朝珠者并挂朝珠焉。”
其实,如果仔细看,还是能分出差异的。因为霞披更像是现代人使用的披肩,而它原本是明清两代命妇的服饰,其形制如长背心,开前襟,下摆装饰为流苏,胸前与背后则各缀有一方形补子。至于补子上所绣制的纹样,则须依据丈夫或儿子的品级高低来决定,如百官补服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