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3年5月29日讯】万达的王健林,会不会再次倒在“买买买”模式之下?
前些年,万达和王健林压力确实很大。据说王健林暴瘦20斤,才“挽救”万达于危难之中,去年又艰难返回中国地产“首富”位置。而近期,王健林在沉寂许久之后,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源自于不绝于耳的万达大面积裁员消息。
在地产寒冬的大背景下,大面积裁员等同于企业到遇了危机,虽然万达随后发出了紧急声明,试图证明一切平安无碍,但公司股价已受到影响,万达电影走出了11连跌的颓势,截至5月26日,跌停价仅为12.33元,于2015年上市之初的92.53元高点相比,已经跌去近90%。甚至一个月之前,持有股份为98.03%的绝对大股东王健林本人也加入了减持套现的大军之中,而这并不是王健林在万达电影的首次套现。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内,王健林两次减持共计套现约15.7亿元。
而其财报也透露出,万达确实遇到了麻烦——那么,这次王健林如何化解危局呢?
从壮士断臂到王者归来
近两年哀鸿遍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王健林竟然是最被称道的一个。
万达早在2017年就陷入债务危机,当时的负债高达4200亿元。王健林忍痛断臂求生,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以渡过难关,成功将万达由重资产转变为轻资产,其中包括卖给苏宁的37家百货门店,卖给富力的77家酒店,打包卖给融创的13个文旅城,即便是吃了不少暗亏,因为那些资产的总价值超过4000亿元的资产,最终只卖了不到700亿元。同时,王健林几乎清空了所有海外资产,贱卖股份引入腾讯和阿里做股东,甚至将万达体育退市……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万达的这三个最重要的接盘侠,随后竟然都一个个的遭遇了重大危机。
甩下包袱的王健林虽然暴瘦了20斤,但最终稳住了万达的基本盘,将万达从崩盘的边缘给了拉回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楼市不景气的2022年,王健林成功逆袭成为内地房地产行业首富,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大戏。
“买买买”模式重启
显然,王健林和万达“好了伤疤忘了疼”,忘记了万达上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重资产模式所致。在地产寒冬之下,当看到恒大、富力、奥园、融创等房企相继“爆雷”后,王健林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重启了“买买买”模式,试图进行抄底。
从2022年1月开始,每月都有万达“买买买”的消息传出。截至2022年10月,王健林旗下的商业广场数量增至425家(一年前的数量为380家)。此时,万达的在管面积达6000万平方米,轻资产的万达又回到了重资产模式。
但王健林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万达并不是不差钱的金主,其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2018年经过一系列“卖卖卖”,万达负债率降至60%以下,远离安全红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之一资产负债率要求不超过70%),成为众多房企羡慕的对象。但随后,万达的资产负债率直线攀升,2019年资产负债率回升至80.4%,2020年更是高达95.8%,不过2021年降至70.9%,2022年上半年降至68.1%。虽然负债率降至安全线以下,但其现金流却由2021年的188.83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58.24亿元。
今年4月下旬,官方有消息称“万达又遇到困难了,王健林称不躺平”。有报道称,4月以来万达系债券全面下跌,年初发行的两只美元债券创下发行以来的低点,说明市场对王健林“不躺平”信心不足。5月中旬更有媒体曝出“大瓜”称:万达集团正在与工商银行等国内大行商讨境内贷款无还本续贷方案。这些消息指向了一个信号:万达没钱还债。
万达确实没钱了,不然不会在上市的重要节点还要发债60亿元,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3月21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证实向万达发出了问询函。在重新上市的关键时刻,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相信万达不会去碰触这样危险的事。
于是,一边买买买,一边借借借,万达似乎又走上了2017年之前的老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万达香港上市被暂停
“五一”前,万达招股书第三次失效。这次招股书的失效,意味着今年二季度完成香港IPO上市这一计划彻底泡汤。
尽管万达表示,申请材料失效并不影响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进程,但遭到很多业内人士质疑。有业内人士称,港交所最近几年上市成功率逐年降低,肯定会影响万达上市。
可见,万达现在不仅缺钱,还缺时间。
有经济学家称,万达商管已经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最慢纪录。通常情况下,H股上市需要3—6个月,可从未出现因批复原因上市周期超过半年的企业,而万达商管从曝出上市传闻至今,时间跨度远超半年。
招股书失效表明万达5月底上市已经不可能,接下来涉及13亿美元的三笔离岸贷款的贷方可以要求提前全额偿还。不过,近期万达已与上述银团沟通,将合同的约定上市日期调整到了2023年11月30日。但从目前的现金和负债情况来看,万达资金压力非常之大。
如今的万达仿佛又重回2017年的生死路口。那么这一次,王健林有破解高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