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黄色能刺激大脑左侧,而左脑往往会将黄色理解为温暖而快乐的东西。
提到最喜欢颜色,你是否会选择本身明亮的黄色呢?研究表示,能为人带来积极、正向态度的黄色,还能加强专注力、激发创意力、降低焦虑与刺激食欲,而喜欢黄色的人多半是主动、有创意的冒险家。先撇除现当代研究不说,黄色自古以来就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像炎黄子孙的肤色被称为黄皮肤,中国的人文初祖是黄帝,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是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等等。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黄色为何会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当代对黄色的研究
古今对黄色的研究确实大不同,像前几年曾有清华大学教授带领高中生团队,透过专业仪器测量后发现,黄色镜片在护眼效果方面,比其他颜色的镜片能更加延长观看时间高达八倍之多,比起不配戴镜片,则能延长八倍多的电脑萤幕观看时间。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认为,人从婴幼儿时期,大脑就跟颜色产生联系,黄色则能刺激代表逻辑层面的大脑左侧,致使左脑往往将黄色理解为温暖且快乐的东西。因此,有研究证实,人类在享用黄色食物之际,身体会释放出高水平的幸福激素,进而萌生幸福感。
针对颜色与心情的关系做过数百种调查的神经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表示,黄色食品能呼唤出强烈、积极的情绪,令人震撼。他认为,黄色食品在饮食领域中,应该能成为强而有力的抗忧郁药。
人类能够本能地将黄色与喜悦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中的黄色传奇
中国古代将颜色分成“正色”和“间色”两类,这两类颜色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换言之,正色与间色是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因此不得混用。孔子就曾说过“红紫不以为亵服”,也就是说红色或紫色的布,是不能拿来做家居便服的。
其实,在黄帝时期,中国仅仅是崇尚单色而已,到了春秋末期,思想家与孔子为维护“周礼”,才将不参杂其他颜色的原色,包括:黑、红、青、白、黄订定为“正色”。至于“间色”则是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这五类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古人将五种正色跟仁、义、理、智、信结合,应用于“礼”的形式当中。
在黄帝之后到秦汉这一段期间,帝王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安排水、火、木、金、土的顺序,并分别对应黑、红、青、白、黄五色,而各个朝代均有自己的代表色。
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跟天道运行的五行法存在无法分割的紧密关系。除了朝代的象征颜色,古人还会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之变换,以及五行学说来选择服装的颜色,像汉代皇帝认为,大汉是在秦朝之后,当属土德。因此,服色当挑选代表了土的颜色,也就是黄色。
古时的星象学家还将五行学说跟占星术的五方观念彼此结合,认定黑色代表水,象征北方;红色代表火,象征南方;青色代表木,象征东方;白色代表金,象征西方;黄色代表土,象征中央。 其中较特别的是,由于黄色位居五行中央,属于中和之色,位居诸色之上,最为尊贵,故订定为天子的服色。
不过,在唐宋之前,君王对穿哪些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像《礼记》就记载西周、东周的天子是穿着“青衣”,至于春秋各个诸侯国的纷争期间,袍服更是五花八门,没有订下相关规范。
“黄袍”的流行,是从隋代、唐代开始的,当时因为崇尚“以黄为贵”,致使“黄袍”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装色。不过,在流行的一开始,尚未禁止民间百姓身穿黄色服饰,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朝廷才下令禁止民间使用黄色。因为皇帝不愿意跟寻常百姓同样身穿黄袍,遂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宋代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即有相关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当皇帝下达“禁黄令”之后,官员就开始被禁止穿着黄色服饰上朝,也让黄色更显得尊贵无比。
我们也可以从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期间,曾获得诸将为他披上黄袍一事看出,黄色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颜色无法攀比的,否则众位将士当时就不会藉着一件黄颜色袍子代表要拥立赵匡胤为帝了。至于佩有“金印紫绶”的丞相,则揭示此人正握有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象征。
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创作的《西游记》中,也透过“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这一章回里的“献黄袍”情节,揭示黄颜色的崇高地位。孙悟空在尚未西行取经之前,曾经受了仙箓,当任弼马温一职,而那时候曾出现两位独角鬼王来拜见孙悟空,并奉承说:“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孙悟空后来不只穿上赭黄袍、接受朝拜,还接受了独角鬼王的建议,封起了“齐天大圣”这一头衔来跟天庭相抗衡。
在明、清两代,北京成为首府之后,黄色更是成为皇家的专用颜色,唯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穿上“黄袍”,乘坐被称为“黄屋”的御车,连走的道路都被称为“黄道”,而皇室亲属也享有黄颜色所隐含的荣耀,因为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居住在红墙黄瓦的建筑内,平民百姓只能够住在青砖青瓦的建筑内。于是,黄色再次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
黄色在唐代期间,还被运用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各种层面上,像中国著名的敦煌石窟中,就保存了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数量达一万多幅的珍贵壁画。不过,壁画色彩也是随着朝代不同而出现变化,像在大唐到来之前的北魏时期,壁画主要是以红棕色为主,再搭配蓝、黑,是到了唐代才开始多采用黄颜色,让后人得以欣赏如此明亮、华丽的敦煌壁画。
清太宗文皇帝朝服全身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阅读到此,或许你会觉得奇怪,黄颜色是帝王专用,怎么佛家也时常使用这一颜色呢?没错,像佛家的僧袍等装饰色会采用黄色,不少佛像也是采用昂贵的鎏金、漆金来制作,佛体则被称为“金身”,甚至连寺院的外墙都使用黄色,并因为如同“金刹”一般,而获得“金刹”之称。佛家种种物件跟黄颜色相产生不可分割之联系,寺庙的庄严尊崇同时被彰显而出。
其实,在明、清两代已有明文规定,除了皇帝的宫室与陵墓建筑之外,奉旨兴建的寺庙也获得恩准使用黄颜色。特别的是,清代的帝后朝服颜色更加明确地调整成为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黄色,也就是明亮度最高、凌驾所有颜色的“明黄色”,而皇子、贵妃与妃子们则使用略偏赤黄的“金黄”。至于其他臣子,除非是特赐,否则按照惯例,仍不得使用黄色。
佛教传入中国后,获得帝王的重视,进而让黄色成为佛门常用色。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黄色会成为佛家的常用色呢?皇帝难道不生气吗?
这是因为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礼待,而寺院又多是御令敕建,因此其规格与色调均是以皇宫建筑作为蓝本,这才会兴建得如此华美、恢弘。
皇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代表了众神,皇帝之所以能得到治理天下的无上权力,全是靠上天的授予。因此,纵然贵为一国之君,皇帝仍受到上天的约束,只是一名“天子”,位置是无法跟上天相提并论的。换言之,皇帝是有天道来约束的,也就是所谓的神权高于王权。于是,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必须要“奉天承运”,真切地秉承天意来治理人事。这也就成了众人常说的“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真正能达到这样的君王,才算是有道的明君。
因此,被历代帝王所使用的黄色,实际代表的不仅仅是皇权,还有君权神授之意涵,以及承载着神圣无比的上天之象征。
“黄色”与“色情”产生联系,应该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以上图片来源皆为Pixabay)
只是,为何“黄色”后来会跟“色情”产生联系呢?
根据报导表示,极有可能是东方文化深深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不过,黄色最初在西方文化中,是会令人联想到背叛耶稣(Jesus)的犹大(Judas),而非色情一类。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往往将犹大画成黄色,例如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意大利画家乔托(Giotto)在帕多瓦一座小教堂中绘制的壁画上,就画出了身穿黄衣的犹大,这幅画被称为《犹大之吻》或《耶稣被出卖》,而黄色在此则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
此外,法国在1887年出现了一个被资方收买的假工会,当时罢工工人砸碎了玻璃窗,导致资方只能临时使用黄纸裱糊。该工会随后被罢工者讥讽为“黄色工会”。
到了1894年,英国创刊杂志《黄杂志》,发表“颓废派”文艺青年创作的、带有情色意思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被外界认为带有邪恶、低俗之意,因此导致世人逐渐把“黄色”与“色情”联结一起。时日一长,也就被定型、被传播了。这就是黄色在东、西方文化的各自脉络中,出现非常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