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教育孩子有“十二法则”,并且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西方社会于20世纪初发展起教育心理学。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包括教育研究者、学校教职员工、乃至校外儿童组织的志愿义工,都必修教育心理学课程及相关职业培训。教育方针依据教育心理学的指导。
归纳起来,美国人教育孩子有“十二法则”,都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制定的。对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是最基本的常识。而普通家长,也会通过学校指点、或者通过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时受到培训掌握这些教育法则。因此“十二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教育之中。
当然,不乏有一些移民家庭,因为不理解美国的法则,依然按照本国家乡的一套规矩来管教孩子。这样的家长偏离美国社会主流法则,培养出来的孩子无法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甚至会因为管教过度引起虐待嫌疑而触犯法律。所以了解“十二法则”是很必要的。
第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由着孩子瞎吃,不锻练和劳动,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习惯。孩子变得好逸恶劳的罪魁祸首也是家长的怂恿。还有,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第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第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不然多吃那么多年的干粮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与孩子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尤其是家长、老师等和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第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上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第五、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第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家长也要注意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
第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
第八、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但不是不可以批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比如孩子做错了何事,可以罚其几天不能看电视,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第九、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成人都说不清楚后果和危害,光对孩子横加指责,就无法服人。因此要教育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人首先得周密思考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第十、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做到这点不算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或许有人以为美国很开放,但实际上,美国人对待道德感情、家庭责任、性爱行为等,都不会超越底线,也少有人因为帮亲友社会关系而腐败违法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原则,知道越界就是犯罪,不能为了迁就亲人而触犯法律。
第十一、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的。
这种距离感对中国家长来说,或许是最难把握的。比如说,独生子女家庭的那一代人,有的家庭夫妻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孩子,百般爱护,连吃饭都追着喂。后来到了留守儿童时代,大人常年不在家,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又拉的太远太大。
第十二、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那些法则都做好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也有些家长舍得掏钱送孩子去昂贵的私立寄宿学校,认为这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孩子能进管理严格专业的学校确是有好处,但家长也应该自问一下动机,把孩子完全托出去,是否有些图省事而把家长应付的责任推给学校的意图呢?有了可靠的学校来管教孩子,家长就不用操心这些W了。其实,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成长的过程,过早让孩子离家寄宿,家长会失去这样一段虽然辛苦却非常有意思的人生时机。即便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有老师管教,家长仍然不可忘记自己的责任,要随时了解这些W。
责任编辑:舒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