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财长楼继伟认为,应尽快开展房地产税试点。(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3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经济正在衰退,并且1-2月的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高。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中国前财长楼继伟认为,应尽快开展房地产税试点。
3月27日,据中国官媒《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能,下一步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困行业的支持。
刘昆还表示,将加强财政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和带动全社会投资。
由于北京当局此前实施严格的“清零”防疫限制措施重创了中国经济,去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3%,增速之慢为几十年来所少见。
《华尔街日报》指出,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两项主要来源。中国去年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房地产市场长期下滑,打击了这两项收入来源,不仅削弱政府提供重大刺激的财力,还引发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官方数据也显示财政的大问题: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高。财政收入多寡和经济呈现正相关。
中国财政部3月17日的数据显示,1-2月财政收入同比总计4.5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2%。而财政支出达到4.09万亿元,同比增长7%。
土地出让收入在1-2月进一步下滑,下降了29%。表明即使在北京当局从去年开始加大支持力度以帮助房地产开发商度过严重的债务危机,但他们仍保持谨慎态度,没有参与土地拍卖。
地方政府面临偿债压力,债务风险很高。随着债务负担的增加,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推动银行延长还款期限并降低利率。
中国工信部3月17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外需和内需的反弹都面临一定的限制。
“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声明中写道。这表明去年小企业受到“清零”防疫政策的挤压后,税收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经济数据也堪忧,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133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下降0.1%。
以上数据都揭示地方政府财政空虚的事实。
中国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撰写的《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一文中认为,需要探讨财政体系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可行的选择方案,其中之一是建立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
楼继伟在文中表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应尽快开展试点。
楼继伟在文中称,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的难点有很多,最大的难点是房地产如何估值。一般来说应以完全产权、交易不受限的住宅为估值基准。而现实中大量的住房产权不完整、交易受限,解决的办法是以基准估值为基础做适当的打折。
楼继伟认为,在建立地方税税种方面,除了房地产税适时启动试点外,还可以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转为零售环节征收,相应地由中央税改为地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可以继续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
中国官方学者认为,因为房地产行情影响,很多城市卖地收入大幅缩水,地方财政拮据,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出台房地产税的呼声。如果能尽快将房地产税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案,那么对缓解土地财政的压力,可能会发挥很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6年,中国就已出台房产税相关条例,对经营性房产开征房产税,而自住房产则在豁免之列。而这次如果进行房地产税试点,将全部包括在内。
房地产税改革牵涉面广,问题复杂、矛盾尖锐,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此前发布的文章指出,习近平要想方设法增加税收,目前最可能增加的就是房地产税,尤其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扩权之后,修改法律或为新税种立法就方便快捷多了。但是,从法理上和税收理论上来说,房地产税在中国是一个不合理的税种。中国房屋七十年产权并非私有,相当于人们从政府那里“租”来的房子。房地产税的承担者将是拥有一套以上住房,生活相对优越的阶层,可以成为中共“剪羊毛”的利器。征收房地产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为了降房价,这也是当局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