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女儿“乞巧” 有哪些习俗?(组图)

发表:2022-08-03 07: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七夕 牛郎  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七夕在当代演变成了“中国情人节”,这是近二十年才发生的改变,问问家中长辈,他们年少时大概没听过“七夕是情人节”这种说法。传统的七夕其实是“儿童节”兼“女儿节”。

民俗信仰中,七娘妈是十六岁以下儿童的守护神,家长在黄历七月初七的“七娘妈生”祭祀,祈求祂保佑子女平安长大。除此之外,七娘妈在天上的职业是“织女”,待字闺中的女子会在这天向七娘妈祈愿心灵手巧、针艺上进。因此七月又称为巧月、七夕又名为巧节。

在古代中,妇女的针线活是社会中的重要生产力,因此向七娘妈乞求自己心灵手巧——简称乞巧。自宋朝以后,七夕乞巧成为一个相当隆重的节日,甚至出现专卖相关饰品的市场。

七月初七的晚上,在月下设香案,准备称为“七巧碗”的七碗祭品,以及瓜果、鲜花。最常见的鲜花是鸡冠花与圆仔花,鸡冠花象征“宜子之祥”,又有加官进禄的吉祥谐音。

另外还会准备用来挽面的香粉、新的圆镜子,以及用新的脸盆装上清水,再放上一条毛巾,给织女洗脸洗手、梳妆打扮。待焚香祭拜完毕,一半的白粉投掷到屋顶上,一半留着自己用,祈求能如织女般花容月貌。还要拿出家中缝制衣服用的针线,向着月亮穿针线,若穿进了,代表手艺会变得更加灵巧。

宋人七夕乞巧图
宋人七夕乞巧图。(图片来源: 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统的乞巧是女眷专属的活动,男性不得参与。可以想像小女生和好姐妹们一起努力向月亮穿针,期待自己未来也能长得美若天仙、嫁得好归宿。

传统的乞巧节虽然并不是和伴侣一同庆祝的“情人节”,却也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着密切关系,带着几分浪漫的色彩。

时至今日,女孩向织女“乞巧”的习俗渐渐消失,但某些地区和家庭仍留有拜七娘妈的传统,也会“拜床母”、“拜魁星”,主要是祈求神明保佑小孩平安长大、头脑聪慧。

社会的变迁日新月异,开放变化不同往常,女儿的梦想也早已不再是擅长女红裁缝、漂漂亮亮嫁人,而有无限的可能性。不过对未来的想像与期待,古今却是一样。

责任编辑:肖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