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7月30日讯】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周五前往亚洲访问,不过是否前往台湾目前仍没有答案,而北京当局更是对此发出强烈警告。佩洛西会访台吗?中方怒气冲冲又是为了什么?两岸民众如何看待?
佩洛西在周五的记者会上回答有关可能访问台湾的问题时表示:“我从不谈论我的旅行。这对我来说是个危险。”
佩洛西的这一表态是针对中方的强烈反弹,中国福建平潭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30日将在平潭一岐屿附近水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9日也表示,中方近期已经多次向美方表明坚决反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的严重关切和严正立场,“如果美方挑战中方底线,必将遭到坚决反制,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完全由美方承担。”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8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佩洛西将访问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台湾则被列为“暂定”(tentative)行程。佩洛西是美国的“第三号人物”、美国总统继承顺位第2位,政治影响力不言而喻,若访台成行,她将成为继金瑞契(Newt Gringrich)1997年访台之后,25年来首位出访台湾的美国现任众议院议长。
不过,1997年时北京政府正欢庆香港回归、积极打开世界大门,与现今中国政府采取的外交姿态有所不同。
中国姿态强硬 却是“狼来了?”
佩洛西访台与否,两岸民众怎么看?一位在美国从事顾问业的台湾人向本台表示,访台消息并非首次传出,加上先前美国通过多项友台法案,显现美国对台的高度支持,加上美国三权分立,代表国会的佩洛西也许有比美国行政部门更多的弹性。
“佩洛西这趟高调的访问和媒体的反应表明,这样的访问级别将更频繁地发生,并且会更趋于常态化。这可以将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从言辞上的进步转化为实质性进步。”他说。
不过翻阅微博,许多中国网民认为佩洛西的行动是对中国的挑衅,指佩洛西“窜访台湾”、“不能坐视不管”,也有网民称此为“政治博弈”,放风声是为了要探视中方在台湾问题的底线,并且探究解放军的反应能力。
但也有国内民众抱持支持的态度。一位在湖南的郭先生接受本台访问时就表示,虽然他曾经是体制内的人,但支持长期关注人权的佩洛西访台:“个人来说,我还是希望她这次出访能够顺利成行,我觉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国家,不要像这种专制的国家妥协。现在(中国)口气是很硬,但我料他们不敢怎么样,只是叫叫而已,给国内民众看的。”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任总编辑、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已多次就事件发声,29日他再次发文称,中国一定会把挫败佩洛西访台的斗争进行到底,不畏惧任何升级。在此之前,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周二(7月26日)针对此事回应记者时表示,若佩洛西真的访台,“中国军队绝不会坐视不管”。
不过,这番话听在台湾人耳中,却是习以为常。一位从小在台北长大的台湾人小吴向本台表示,他的中国朋友时常因为这些“放话”而感到两岸关系紧绷。
“三不五时会听到中国朋友问说,你们(台湾)是不是要打仗了?但没有,我们这边一片祥和。如果(解放军)真的要伴飞、要飞弹锁定,这些举动都会太激怒(美国)。”小吴说,“她等于是全美第三人(第三号人物),如果这样等级的人进到台湾来,不管要谈什么,都是很正面的形象、是对台湾的支持。”
习对外强硬 为转移国内注意?
前一日,美国总统拜登刚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进行2个多小时的通话,习近平在电话上再次强调坚决反对所谓“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的立场,声称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并表示“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
纽约时报报道,拜习通话,美中有一长串互相不满的问题需要解决,但习近平最近发难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转移对其国内经济和疫情问题的注意力,或者至少是需要在国际上展示实力。
小吴就认为,中国时常在境内有危机时,在国际间挑起争端,来掩盖国内的争议。而在加拿大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向本台表示类似看法。他提到,通过挑起一场外国危机来转移国内矛盾,是十分常见的手段。
“国内现在的矛盾也比较尖锐,”这位中国留学生以房地产爆雷为例说道,“它(中国)肯定是需要对外发起一些挑衅,在国内加强管制,来加强社会稳定。一旦国内矛盾比较激烈,他就会向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
这位留学生也表示,他不认为佩洛西访台与否能确实影响中国未来的路线图,因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路线早已明订,是否“完成祖国统一”都是已经规划好的,他甚至表示美国不应因为中方威胁而取消行程,若美国示弱,“中国反而会变本加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梒青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