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北京街头(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月5日讯】(接上文)十五、爱吃麻酱糖饼,也能买房子
麻酱糖饼是北京人喜欢吃,也会做的一种食品,过去我也经常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能。吃麻酱糖饼就更谈不上技能了,但是这种吃货饭桶的行为却能挣到大钱,买上房子,你能想得出来吗?
青年体育报2000年3月创刊后,卢学周负责NBA版。这张报纸一共就是4个版面。他不喜欢篮球,也不了解篮球。很快毕熙东就不得不恢复了我写篮球稿子。但是卢学周会拍马屁。一次,毕熙东请这些马仔去自己家玩儿,还自己下厨为大家做了自己拿手的麻酱糖饼和疙瘩汤。后者就更无所谓技能了。但是,卢学周就在NBA版面上,以头条的位置,刊登了自己写的关于这次吃饭的文章。先讲述麻酱糖饼怎么样色香味俱全,毕熙东的厨艺了不得;再讲述吃完了麻酱糖饼,再喝疙瘩汤如何滋润。甚至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糖饼很甜,如果只是吃糖饼,胃就不太舒服。而疙瘩汤是咸的,恰恰调节了胃口和肠胃。这就是搭配的学问。吃了饼,喝了汤,更感觉到毕爷的能耐,更愿意为他工作。非常肉麻的3000字。
这是NBA版啊。就是乔丹爱吃糖饼也不应写这么多吧?但是毕熙东及其手下从来没有在乎过读者的感受。
这也就保证了以后几年卢学周挣的钱越来越多。
现在想来,卢学周应该是1976年生人,那年周恩来死了,叫“学习周恩来”,可能是为了纪念这位共产党的第二号人物。所以2000年他很年轻。
拍马屁不分先后。有志不在年高。有几个人与毕熙东年纪不相上下,顶多是比他小几岁,也很肉麻地拍他马屁,就有些“难能可贵”了。最突出的是杨迎明。
80年代初期,我在北师大夜大上学,有空就去首都图书馆看书。这是北京市的图书馆,设在国子监之内,国子监是清朝的最高学府,最高的考试院。国家图书馆叫北京图书馆。在国子监看书累了,或者要回家的时候,会看看阅报栏。这里有体育报。喜欢看评论,对作者如寄的文章很感兴趣。觉得不错。当然那时候年轻,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不像现在,什么文章都敢挑毛病,习近平、新华社的文章都能挑出各种毛病。
没想到后来还和如寄打了交道。1995年,我算是在体育部帮忙,编辑休闲娱乐副刊。毕熙东就约了如寄的稿子,他的架子很大,都是我这里截稿的当天,给他打电话,他用传真机发过来,一般都不长,几百字。最短的一次是不到300字。开稿费是按照字数,我开了30元钱,毕熙东签字审批的时候骂了我一顿:“就这么点钱,以后人家不写了!”我很害怕,就把自己的稿费算作如寄的加了上去。如果不是这样,随便增加如寄的,财务处也不能同意。
这个如寄有真名,叫杨迎明,是中国体育报的一个编辑。当时大概也是中层干部了。毛泽东批准成立的《体育报》。他死后,改为《中国体育报》,毛泽东题写的报头,换成了邓小平的。杨是毕熙东的酒肉朋友,主要是1993年1994年一起创办《三联生活周刊》杂志认识的,包括苗炜。
杨迎明和汪大昭都是1977年12月恢复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北京大学。汪大昭是人民日报体育部的足球记者。毕熙东文革前初中毕业,数理化不行,没有考上高中,上的是技校,那时候没人喜欢上这种学校——学习好的上大学,家里经济困难的赶紧上班挣钱。毕熙东技校毕业后来到酒仙桥附近的798电子管厂。酒仙桥在望京南面,2000多米。这样的厂子有几个,都是阿拉伯数字的代号,是保密厂子,为解放军生产电台。1977年恢复高考他也参加了,但是没考上,他1948年2月24日出生,1980年进入中国青年报前后也考了北师大夜大,就和我成了同学。这样看,他不如杨迎明。
2000年当了青年体育报主编,对外自称“总编”之后,大权在握,就牛气冲天。董路有一次跟他商量,自己想办一个评论版,找几个水平高的作者作为固定的作者,每星期搞一期。毕熙东说“这个主意不错,你不用管了,我亲自搞”。
再往前几年,广州日报办的《足球》报,主编严俊君搞了一个评论版,叫京华新村,作者就有毕熙东。稿费也比较高。但是那张报纸是挣钱的。毕熙东不管自己的报纸挣不挣钱,觉得自己的几个酒肉朋友正好可以干这个事。于是就约了另外5个人,办起了这个评论版,还叫京华新村。除了杨迎明汪大昭,还有三联书店杂志的苗炜,中体产业(国家体育总局的上市公司)的广告经理王奇,笔名棋哥;北京青年报的王俊,笔名大仙(他比我小一两岁,抽烟喝酒都玩儿命,前两年就死了,不到60岁)。
有一次,如寄和毕熙东又一起吃饭,如寄觉得毕熙东做的麻酱糖饼好吃,就说自己要换笔名,不叫如寄了,就想叫糖饼了。没想到毕熙东很高兴,很赞赏。于是就真的叫糖饼。但是写在报纸上,毕竟不太好看,还是要委婉一点,就写成了“唐丙”。外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毕熙东知道就行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毕熙东就把杨迎明作为这个评论版的作者之一。
那年12月,毕熙东忽发奇想,说“又到了恢复高考的纪念日,咱们这一期都写这个。”那一年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毕熙东就写自己在电子管厂复习高中,准备高考,同事都看不起他,不相信他能考上。他就对大家发毒誓,甚至骂人:我就是要考上,让你们睁开狗眼看看我是什么水平。结果他就考上了。他和比自己小9岁的妹妹毕熙燕一起上了北师大,成了同学。毕业后来到中国青年报体育部。
这纯粹是胡编,他妹妹和我一边大,我和他是同学,他妹妹不是。
这些事情有许多是只恒文告诉我的。他是青年体育报的老二,报社任命的编辑部主任,副处级,聘任制。但是毕熙东早就是用老三整老二的战略。体育部时期,用只恒文整马年华副主任。到了子报,就用卢学周、董路等整只恒文。只恒文不得势,又眼看着他们挣大钱,就很生气。他说这件事的时候,说毕熙东说这个瞎话太寒碜,因为报社的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文凭。只恒文还用手抽了一下自己的脸,意思是毕熙东真的不要脸,欠抽。
杨迎明和汪大昭都知道毕熙东是什么学历,却是装糊涂,表现得就像他们真是同一年上了全日制的好大学,所以现在是中国体育新闻界的大腕。
为什么要这样干?原因不外乎是为了毕熙东手中的钱。汪大昭不是主任,就算是人民日报体育部的主任,也没有独立的财权,也给不了什么,也得不到什么。杨迎明也是如此。而毕熙东却在“改革”的大旗下,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权力。就拿这个版来说,5000字的版面,6个作者,每个人平均不到1000字,但是每个人每次的稿费永远是500元。这是一个特批!而普通的版面是千字100元,900字也就是90元。而且即使作者水平再高,编辑也不一定会每周都给你登稿子。每星期一期,一个月就是2000元,一年24000元。那时候的房价是两三千元一平方米。如果还房贷,一个月也用不了2000元。这个评论版生存了4年,直到毕熙东被王宏猷任命为体育部高级记者。这个党组书记都不敢明着撤掉毕熙东,还采用任命的方式。而职称是不能任命的。
为什么叫唐丙?因为一年就可以轻轻松松得到24000元。
他还不会打字,每次都是手写。2003年以后,董路当了“执行副总编辑”,就更牛逼了,毕熙东不在的时候,就敢当众骂毕熙东的好朋友:“都他妈的什么年代了,还是手写,不打字?哪个拼版的师傅给他打这个稿子,就分他一半的稿费。这种稿子我也愿意写。”
毕熙东也是一直不会使用电脑,都是手写。这一点上,谁也不用看不起谁。其实他们都是共产党最后都看不起的人,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
今天中国CBA联赛的主办者CBA公司总经理蒋健,1996年前后我们很熟,这个人不错。好人。他是央视播音员杜宪的亲戚。杜宪1989年六四大屠杀的第二天早上穿着黑衣服播音,暗中抗议大屠杀,之后不得不离开了央视,后来经商,也是大老板。她丈夫是著名演员陈道明。蒋健和他们夫妻都是天津人,天津人像这样的好人不多。一般都是油嘴滑舌,一点真的没有。
不过蒋健在拍马屁上也不能免俗。1996年他女儿出生,他就请毕熙东给起名字。毕熙东当然很高兴,说明自己有文化嘛。蒋健那时候是CBA广告商的代理人,毕熙东是中国青年报体育部主任,蒋是希望用这种方法讨毕熙东的喜欢,多发点篮球的稿子,那几年篮球的赞助商太少,为了把比赛搞起来,国家给了优惠政策,允许经办方香港的精英公司引进美国的烟草公司,先后冠名希尔顿联赛,555联赛,万宝路联赛。多登篮球稿子,就等于增加这些烟草公司出现的频率。
不过,成立青年体育报之后,毕熙东的广告太少,邀请蒋健来当广告部经理,蒋健婉拒了。这是他的英明。他再会怕马屁,也顶不住女人的魅力,后来毕熙东找了一个女人做广告部副总经理,二人睡到了一起,毕熙东帮助对方买了房子。蒋健要是在,就等着倒霉吧。而现在蒋健是姚明的助手!多美,而且钱也少不了。房子也少不了。他对我很好,我其实很想念他,很想在一起好好聊聊,告诉他离别后20多年的酸甜苦辣。很想再听到他那特别洪亮的嗓音。
因为讨薪不给,报社还让我当了工人待遇的校对,2008年9月,我揍了毕熙东3次,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汪大昭和杨迎明,是打的电话。二人都表示很惋惜,他们都知道毕熙东是什么人,也知道自己劝不了毕熙东,但是毕熙东对他们不错,他们从毕熙东手里拿到了很多的钱,现在毕熙东挨了打,他们知道错在毕熙东,心情是很复杂的。二人如今也退休了。不知道杨迎明还使不使用唐丙这个笔名了。
在网上查了一下杨迎明的资料,2011年他接受母校的采访,他告诉学校刊物的记者,自己1977年高考的时候29岁,在文化局工作,有了一个女儿,不参加高考生活也很不错。
可见1966年文革前他和周孝正一样,都是接受完了12年的中小学教育。作为一个文化局干部,他复习高考也很轻松。那一年我20岁,三年小学三年初中,初三的时候,又反击右倾翻案风,批评邓小平,鼓吹白卷英雄张铁生,那是一个工农兵学员,参加入学考试不会做,交了白卷,然后大骂这是反对毛泽东的“手上的老茧就是上大学的资格”,又有一个反对师道尊严的女英雄黄帅,所以初三一年都是开大批判会,不上课,我实际只有初二水平。在北京市日用杂品公司通县铸锅厂仓库当工人。我是因为数学只得了几分,而名落孙山,并不丢人,他们考上了北大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作为一个记者一个体育记者足球记者,最重要的还是道德和良心。杨迎明都没有。2001年毕熙东使用公款在新华社下属的新华出版社出了一本评论集,《熙东评论》。杨迎明写的序。吹捧毕熙东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写球评,他可以打人,但是别人想反驳,不能够。
这就是公开承认,他们的体育报道就是文革那一套,拿着政治的大棍子打人,扣帽子。
他还在这个序中称赞毕熙东每次一起吃饭都让他“吃粮食”。言外之意,是养生专家。这是有来由的,肯定是他喜欢空肚子喝酒,毕熙东怕他迅速大醉,下面就没人听自己吹牛逼了。中国足球报的主编,杨迎明的前任叫张小鸰,就是喝酒喝出了胆管癌,确诊后一个月就死了。毕熙东倒是先吃麻酱糖饼后喝酒,现在也是得了脑梗和半身不遂。
杨迎明后几年是中国体育报的子报,中国足球报主编,和毕熙东汪大昭都是中国足球记者中的风云人物,但是他们做了什么?中国足球是最黑暗的,假球黑哨最多最猖狂,全世界之最。金哨陆俊因为收受贿赂被判刑,出狱后得癌症死了。足协主席也是受贿被抓。抓了一大批经济犯罪的。国家队只有给了教练巨额贿赂,才能够进去。沦为亚洲三流球队,见谁输谁。毕熙东也跟我们说过:“足球记者除了裤衩不发,什么东西都发。”其实他也没说真话,后来就是直接发钱。所以他们这些足球记者根本不揭露黑暗面何况黑暗“里子”。所以中国足球1980年前后还是亚洲一流球队,十几年后就完全是亚洲三流球队,甚至战胜尼泊尔、越南,马来西亚都是了不起的战绩。
杨迎明2011年是在家中接受的采访,有张照片,巨大的书房,都是价格昂贵的硬木家具。他绝对没必要当房奴,毕熙东就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