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何要吃饺子?很多人都不知道(组图)

发表:2021-12-21 11: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饺子
冬至吃饺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俗话说:“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每逢冬至、过年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俗称“安耳朵”。那么冬至为何吃饺子呢?据说这个习俗是“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济食而留下来的。

张仲景用“祛寒娇耳汤”治愈乡亲耳朵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150年~219年),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张仲景曾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他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由于东汉末年世局非常动乱,瘟疫流行,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河南,为乡邻治病。

张仲景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他的徒弟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也就是“祛寒娇耳汤”。

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舍“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在一些地方至今还流传了冬至和冻耳朵相关的俗谚,比如:“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饺,冻坏脚骨爪”、“吃饺子安耳朵”等等。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包饺子
包饺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饺子馅的美好寓意

医圣张仲景研制出的“祛寒娇耳汤”是含有袪寒药材的羊肉水饺,到了今天,饺子也出现许许多多的馅料,也有了煎饺的作法。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

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

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

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责任编辑:明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