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画作(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本文要为各位读者介绍几则“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进而分析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此外,虽聚焦“生死相许”的故事,却一定要先提醒各位读者:有未来,情缘就有机会再来。无论如何,生命诚可贵,比起爱情、自由,生命价更高,亦不可抛。
直教生死相许
一、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加西亚・马奎斯)生于1927年至2014年,是一位在二十世纪拉丁美洲著名的哥伦比亚小说家,著作以西班牙语为主,他曾经获得the“1972 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1972年诺伊施塔特国际文学奖”和“198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85年出版的小说“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爱在霍乱瘟疫蔓延时》)有这样的一句话:“There is no greater glory than to die for love.”中文意译这一句就是:“没有比为爱而死得到更大的荣耀”,意思就是说:爱是牺牲的。
二、Mohammad Rūmī
Mohammad Rūmī生于1207年至1273年,是一位著名的波斯诗人,他的诗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认为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most popular poet”)和“最畅销的诗人”(the“best selling poet”)。他的诗集“Masnavi”,英文版本被Nader Khalili译作“The Love Poems of Rumi”(《鲁米情诗集》),《鲁米情诗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This is how I would die into the love I have for you:As pieces of cloud dissolve in sunlight.”中文意译这一句就是:“我会为爱而死,这就是我对你的爱:就像一片片云彩在阳光中溶化一样,意思就是说:爱是牺牲的。
三、元好问
金、元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开头有这么两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令人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甚至肝肠寸断,“直教生死相许”。
四、董说
明代董说的一本怪异章回小说《西游补》第一回有这么两句:“总见世界情缘,多是浮云梦幻。”
情,在前世因各位的因缘关系而已经有所安排,种善因得善缘,种恶因得恶缘,因此,缘分可能是今生的缘,亦可能是前世的债,究竟是缘、是债,就看各位的造中化了。
五、凌蒙初
明朝文学家凌蒙初的著作《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卷有这么两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说:只要还有生命,就有未来。
要知道,有未来,情缘就有机会再来。无论如何,生命诚可贵,比起爱情和自由,生命还是价更高,不可抛。
六、《罗密欧与茱丽叶》
(一)故事始末
《罗密欧与茱丽叶》(“Romeo and Juliet”)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95年著名的剧作,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是参考了1562年Arthur Brooke(亚瑟・布鲁克)所著的“The Tragical History of Romeus and Juliet”(《罗密欧斯与茱丽叶的悲情》)和1567年的William Painter(威廉・品特)所著的“Palace of Pleasure”(《欢乐的宫殿》)而撰写成的一部舞台名著。
1、家族世仇
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恋爱悲剧的背景是发生在古代的意大利。故事讲述:
卡帕莱特家族(the house of Capulet)和蒙太古家族(the house of Montague)是意大利维洛那城(Verona,Italy)的两大家族,统治卡帕莱特家族的族长(patriarch of the house of Capulet)就是卡帕莱特,统治蒙太古家族的族长(patriarch of the house of Montague)就是蒙太古,但是,这两个家族是世仇,经常口角,一言不合就械斗起来。
2、一见钟情
蒙太古有个儿子叫罗密欧,罗密欧才貌双全、心地善良。他听说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要去卡帕莱特家赴宴,便和朋友戴上面具混进了卡帕莱特家的宴会场里。
在机缘巧合上,他被卡帕莱特的独生女儿、美貌如花、温文尔雅的朱丽叶所吸引住,罗密欧当时就向茱丽叶表白爱意,茱丽叶亦对罗密欧一见钟情。即使后来大家都知道对方是仇家的人,仍然山盟海誓,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矢志不移。
3、决斗惹祸
罗密欧和茱丽叶深深明白到他们的结合一定会遭到双方家族的强烈反对,于是,罗密欧就向神父讨教,神父把茱丽叶召唤到修道院来,为他们证婚。之后,剧情急转直下。
罗密欧在街上碰到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Tybalt),两个世仇的家族的人一碰面,少不免口角或决斗一番,提伯尔特提出要和罗密欧决斗,罗密欧心地善良,当然不愿和提伯尔特作无谓的决斗,但是,与他同行的朋友却忍不住对方的挑衅,就和提伯尔特决斗,结果死在提伯尔特的剑下,罗密欧要为朋友报仇,就在决斗中把提伯尔特杀死。罗密欧最终被驱逐出维洛那城。
4、茱丽叶拒婚
当罗密欧离开维洛那城之后,帕里斯伯爵(Count Paris)就去到卡帕莱特家向茱丽叶求婚,茱丽叶的父亲卡帕莱特当然十分赞同,命令朱丽叶下嫁帕里斯伯爵。
茱丽叶当然不愿就范,就去找神父帮忙,神父就给了她一剂“假死药”,服下“假死药”之后,人就好像死去了一样,一天之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的献计是要让茱丽叶避过嫁给帕里斯伯爵,神父会再派人通知罗密欧,叫他暗中从棺材中把茱丽叶接走,然后双双远走高飞,寻找自己的新生活,从此远离家族之间的仇恨。
5、饮恨而终
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前一个晚上服下了“假死药”,当卡帕莱特家的人发现她的时候,以为茱丽叶因抗婚而仰药自杀。同时,神父亦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只可惜,事与愿违,罗密欧在送信人来到前,已经听闻茱丽叶仰药自杀的消息,他急不及待的潜入安葬茱丽叶的墓穴,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打开了茱丽叶的棺椁,见到了躺卧在棺木里的茱丽叶,他肝肠寸断之余,吻了茱丽叶一下,之后,就把自己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茱丽叶身旁与世长辞。
当茱丽叶醒过来,见到罗密欧伏尸身旁,她悲痛欲绝,也不想独留人世间,就拔出罗密欧的佩剑自行了断,倒卧在罗密欧身上,饮恨而终。
6、化解世仇
卡帕莱特家和蒙太古家两家的父母都赶到来,神父就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茱丽叶哀怨纒绵、感人的故事,虽然亡羊不能补牢,悔之已晚,可是,两家的父母醒悟过来了,明白到冤冤相报何时了,因为两家的仇杀才把两家的儿女害死,从此,两家既往不究,和睦相处。
(二)解构《罗密欧与茱丽叶》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这套剧作,表达出了什么讯息呢?
(三)爱能化解仇恨
第一,爱能化解仇恨。罗密欧和茱丽叶心性纯真、善良,偏偏就生长在充满仇恨的乱世当中,茱丽叶说:“Why do our fathers hate each other,And does the daughter love the son?”为什么我们的父亲彼此仇恨,而他们的女儿却爱上了他的儿子?罗密欧和茱丽叶亦同时表达:“And that our fathers tear each other. Their children desire each other.”我们的父亲彼此撕裂着,而他们的子和女却彼此相爱。在极度冲突的环境中,罗密欧和茱丽叶无以相抗,最终,他们为了爱,双双踏上殉情的境地上去。爱能感动人性,将邪恶的人性感化至善良和美好,将顽固、守旧、斗争的贵族阶级观念感化至谅解和包容,化解了累世的恩怨情仇,无疑带出了“爱”和“和平”这些普世价值。在社会哲学上来说,是象征“人文主义”的抬头,将专权、蛮横的“封建思想”打倒。
(四)人性善恶同存
第二,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人后天学习了恶,固此,人这个个体是善、恶同时存在的。创世主创造宇宙、创造世界的时候,已经同时将“相生相克”的理摆放在这个宇宙、这个世界之中,所以,这个宇宙有神佛就有魔,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就有恶,有成就有败,有始就有终。
罗密欧有善的一面,不参与卡帕莱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之间的世仇,而没有互相厮杀,他亦有恶的一面,不够忍,还是动了杀机,他要为朋友报仇,而在决斗中把提伯尔特杀死;罗密又认为是帕里斯伯爵要娶茱丽叶,而迫使茱丽叶走上末路的关键,遂将帕里斯伯爵刺死。
(五)爱恨对比
第三,光明与黑暗、爱和恨产生着强烈的对比。卡帕莱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之间的仇恨、争斗、厮杀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之日间进行,他们的恩怨情仇明明白白的、赤裸裸的包围着每一个角色;相反,罗密欧和茱丽叶的爱是偷偷摸摸的在黑夜中进行,就如剧中所说:“It seems she hangs upon the cheek of night,Like arich jewel in an Ethiope's ear.”将茱丽叶描绘成为:有如黑暗中挂在非洲黑种人衣索澳比人(Ethiope)耳朵上光芒四射的珠宝一样。
由此观之,莎士比亚借此反映对世间事态的不满、对人性丑恶的不满,希望藉着爱来带给人类和平和光明。
(六)积德积福
第四,人在失意的时候经常会说:“命运弄人”或者“造物弄人”,究竟命运会不会弄人?造物会不会弄人?两位男女主角罗密欧和茱丽叶不幸的遭遇是命中注定,还是是由意外所导致的呢?
罗密欧和茱丽叶生长在两个敌对的家族,是不幸的主要根源,他们阴差阳错的为爱而殉情,是不幸的结局,他们的殉情为两个长期处于斗争中的家族带来长住久安,又是不幸中之大幸。命运弄人,究竟成不成立呢?
人今生的命运其实是人前世和今生的德和业交织而成。做了好事就积德,做了坏事就积业;与人为善就积德,与人为恶就积业;帮了人就积德,害了人就积业;这是天理。所以,命运是人前世、今生所作所为的结果,遭逢厄运也好、好运也好,是自己过往的前世、今生所结下的果,因此“命运”或者“造物”绝对不会“弄人”。这样子,人应不应该对抗命运呢?
其实,人也不能与命运对抗的,俗语说得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收。”命运是人以前结下的果,怎么可以不承认呢?人想要改变厄运,想要趋吉避凶,唯有处处与人为善,终身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会积德,德多、德大,命运就顺境,就能“冲破厄运”,反之,业多、业大,命运就潦倒。
人若要掌握命运、生死,就要行善积德,不要行恶积业,德大,命就会好,业大,就会遭逢厄运,死后还要到地狱去受苦还业哩!
最后,祝愿各位能“做好人,得好报,逢凶化吉”!
(文章经过删减,原标题为:《在万圣节说“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_莎士比亚《罗密欧与茱丽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