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必背 “七碗茶诗”为何千古流传?(图)

发表:2021-05-28 16: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提及茶文化,许多人会想到茶圣和茶仙的典故:“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图为明代《惠山茶会图》。
提及茶文化,许多人会想到茶圣和茶仙的典故:“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图为明代《惠山茶会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提及茶文化,许多人会想到茶圣和茶仙的典故:“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几乎大家都认识响当当的“茶圣”陆羽,但这一位“茶仙”卢仝,究竟是何人呢?此文就为大家介绍这一号对茶文化有莫大贡献的人物。

陆羽和卢仝,这两位唐代的清高隐士一再于茶文化中,展现黄金光辉。陆羽写了三卷十节七千多言《茶经》,传下了中国古来到唐代最完整的实用茶书,被奉祀为“茶圣”、“茶神”;卢仝抒情抒志的诗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称《玉川泉歌》,俗称《七碗茶歌》,古今传诵不绝,还流传东瀛日本,“茶仙”卢仝遂在茶史名留千古。

卢仝是河南济源县人,祖籍范阳,性格高介、节操清亮,安贫喜爱读书,他的茶歌中以戏谑的笔法自称“肠中仅有五千卷”。他一生不愿入仕为官,追求精神的自由自在,在他的《忆金鹅山沈山人之二》一诗中,以对比的形式自况:“君爱炼药药欲成,我爱炼骨骨已清”,可以看到他重视内在生命的提升,把功成名就、生活的舒适抛到脑后。《唐才子传》卷五记载他志节清介,拒绝为官:“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一生爱茶成癖的卢仝,对茶、对泉水都非常讲究,他自号“玉川子”表明隐居地点在玉川,也反映他饮茶极为讲究用水。据《济源县志》记载,他居济源县时,经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

卢仝有《玉川子诗集》传世,他的诗风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并受到韩愈的推崇。卢仝最令人推崇的莫过于《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就是俗称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首《七碗茶诗》从唐迄今传诵不绝,但它并非是单独的一首诗,它其实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这个故事全是起源自身为卢仝的好朋友,也就是谏议大夫孟简派遣人将获得的新茶送给卢仝。卢仝在饮用之后,即兴而作此篇。由于关于“七碗茶”的一段文字着实精彩,因此常常被人取出来单列成篇。

此外,这首朗朗上口的《七碗茶诗》又称为《七碗茶歌》,文字优美,境界深远,可谓是历朝历代的茶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研扬,这首茶歌更是传唱广远。



责任编辑:云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