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天人合一观。(图片来源:公有领域/维基百科)
道家认为,自然跟人一样,总体上也是一个生命体,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而中国古代名医和道家性命修养家孙思邈便认为,人体乃依照天地而运行,因此反之,天地之运行若发生了问题,一定是其出现了病态。他对于自然与人之关系有过以下一段精彩的论述。
据太平广记中记载,他曾被唐太宗召到京城。当时的名士卢照邻虽然很有名气,但他得了重病以后,嗟叹每个人的承受不同,不知道人长寿短命如此悬殊。于是他问孙思邈:“名医治病是依据什么道理呢?”
对此孙思邈首先为他分析了自然现象的运转机理:“我听说善于谈论天的人,一定要在人这儿求得实证。而善于谈论人的人,必以天之道为依据。天有四时之变化,五行之运转,寒暑之交替。其运转之理,和便化为雨;怒便化为风。凝结便是霜雪;张扬便是虹霓。此乃天地之规律。”
随后孙思邈又从天人合一之理谈到了人之病的深层原因:“人有四肢五脏,有醒有睡,有呼有吸,循环往复。流便形成人体之营养、卫外机能和血气循环。彰显便成为人的气色。向外而发,便成了人之声音。这便是人之规律。阳用其精神,阴用其形体。这就是天人相通之处。
一旦失去这种状况时,热气上升则生热;不然就生寒。凝结便成为肿瘤,凹陷则成为痈疽,奔跃成为喘息、困乏,竭尽成为焦枯。于是病情便呈现在表面,而病的变动却形成于体内。”
然后孙思邈再从天人合一之理而将天地运行中之混乱比拟成人体之疾病:“如果把这种道理推及于天地,结果也是如此。于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就有了盈缩,星辰失去了常度,日月的运行出现了错乱,慧星到处乱飞,这就是天地之大病。寒暑不正常,这是天地是否有所蒸发的表现。
岩石泥土耸起乃是天地之肿瘤;而山崩地陷则是天地之痈疽;狂奔之风与狂暴之雨又是天地之喘息和困乏。雨露润泽不及时则江河干涸,此乃天地之焦枯。良医治病用药疏导,然后用针剂拯救;圣人济世,用道德调和,用政事辅助。所以人身上有可以治好之病,天地间有可以消除之灾。”
由于孙思邈主要是对卢照邻因重病而带来的承受,由此感叹人之寿命相差如此悬殊而回应的,因此他告诉卢照邻在疾病的状态下,要保持这样的一种状态:““胆子要大,而用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行为要方正。《诗经》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说的是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这是行为的方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是心智的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