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007原型,多面特工暗杀列宁魅力十足。(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话说,提起间谍,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007詹姆斯邦德。他的经典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帅气的外表,利落的身手,香车美女环绕,面对极端险境,总能从容应对。
然而,这样一个看起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事实上,邦德的形象大部分来自于一位名叫Sidney Reilly的英国间谍。和邦德一样,他外表出众,魅力十足,能讲多国语言,头脑灵活,身手不凡。
然而,和邦德不同的是,他并不只忠于英国,他这一生,游走在各国政府间,多次充当多面间谍,各家通吃,却最终以悲剧收场。
他的故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Sidney Reilly的身世和他的间谍生涯一样神秘,据传,他出生于1874年的3月,具体日期不详。母亲是俄罗斯波兰人后裔,父亲是一个商船船长。
1892年,18岁的他替人送一封信,这封信是当时一个革命团体传递情报用的,他不幸被沙俄的秘密警察截获并逮捕入狱。不久之后,他获释出狱,却听到一个悲伤的讯息,母亲死了。
除此以外,母亲留下的遗言也让他无比震惊。原来,他的生父是波兰犹太裔医生Mikhail Rosenblum,他是Rosenblum的私生子。母亲的去世,身世的打击,让年轻的他一时难以招架,为了逃避这一切,他将自己原来的名字改为Sigmund Rosenblum之后乘坐英国货船偷渡去了南美的巴西。
到了巴西,年轻的Sigmund被巴西人收留,并给他起名为Pedro。他当时对前途也没什么规划,他当过种植园的农民,当过修路工,还当过码头工人。
1895年,因为对路线和当地情况的熟悉,他开始为那些去巴西丛林探险的旅游团队当厨子。一次丛林探险中,当地土著要袭击旅行团成员,他急中生智,救了旅行团的全体成员。旅行团的所有人都对他感激涕零,其中一个人更是表示要重谢。这个人,居然是当时英国情报部门的老大Charles Fothergill。
Fothergill给了Rosenblum1500英镑的感谢费,还动用关系给他办了英国护照,并为他去英国开通了特别通道,还把他名字改成了Sidney Rosenblum。从此,Pedro摇身一变,成为了Sidney Rosenblum。
1896年,Sidney Rosenblum来到伦敦,创办了一个名为Ozone Preparations的公司,专门兜售一些专利药物。Fothergill非常欣赏Rosenblum,不仅因为他出色的应变能力(在巴西丛林),更因为他无与伦比的语言优势,他能说流利的俄语,英语,葡萄牙语,德语,波兰语,法语,还能讲一点点日语(后来学的)。
他被Fothergill招募,成为英国秘密任务部门(British Secret Service Bureau,今天的英国军情6处MI6的前身)的线人。从那以后,Rosenblum有了后来伴随一生的名字Sidney Reilly,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谍报生涯。
1899年6月,Reilly和妻子Margaret来到了沙皇俄国,这是Reilly的第一次任务。在圣彼得堡,他过起了邦德一般的生活,住高档公寓,出席各种艺术品拍卖会,开着豪车,出入各种高档俱乐部。
这些日子里,善于社交的他结识了不少对自己有用的人。身负秘密使命的他,竟然同时秘密接收了英国和沙俄两家的委讬,去高加索几个国家交界的地区,把当地的石油储藏量摸清楚。
Reilly通过在圣彼得堡开启的关系网,很快制定秘密勘探计划。不久之后,他把妻子留在圣彼得堡,自己偷偷去了山区,勘探完毕,他编撰了一本详细的当地石油资源分布手册。
之后,他将自己的成果上报英国政府,英国政府给了他一大笔奖金,当然,俄罗斯政府的钱他也没少拿。第一次任务,不但圆满完成,还通吃了两家,Reilly开始觉得,“双重间谍”这生意,有的赚。
谁能想到,不久之后,他就要会转枪口对付之前的老板俄国。1901年,Reilly带着妻子再次出发去中国旅顺港,此时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日本和英国的双重间谍。
当时,日俄大战一触即发,Reilly假扮成商人,在旅顺囤积了大量的食物,原材料,药品和煤炭,藉着日俄战争发了一笔横财。然而,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当时英国和日本对抗俄国。
1904年,经过三年的潜伏侦查,他帮日本人搞到了俄国在旅顺港的防御计划。颇为讽刺的是,这份俄军的详尽防卫计划,并没有给日本海军带来太大帮助,他们付出了远高于俄军伤亡的代价才拿下旅顺港(旅顺会战)。
然而,Reilly对此并不介意,拿到防卫计划也算是替英国政府完成了任务。接下来,他要立刻开始自己的另一项重大任务:搅黄一单生意。
1904年,英国海军部提出重要规划,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海军最重要的资源。当年6月,而海军部又得知,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APOC,今天的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BP的前身)的创始人William D’Arcy,获得了波斯(今天的伊朗)政府在境内的石油开采权,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石油开采权也在讨论之中。
而让英国海军部心急如焚的是,他们听说,D’Arcy准备把石油开采权卖给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英国政府委讬Reilly采取行动,搅黄D’Arcy和罗斯柴尔德的合作,让D’Arcy把开采权卖给英国政府。
他先是打听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南部的度假地。之后,他化妆成一个天主教神父,通过一干名流好友,登上了罗斯柴尔德家的游艇。在游艇上,他慢慢接近了罗斯柴尔德家的人,在一番闲谈交流,建立信任之后,他委婉地向罗斯柴尔德家的人表示,自己通过朋友得到的讯息,D’Arcy已经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和英国政府签约了。
之后,他还出具了一系列D’Arcy和英国政府签约的“证据”(当然都是伪造的)。就这样,蒙在鼓里的D’Arcy被摆了一道,只好放弃了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合作,转头和英国政府签约了。
顺利搅黄了BP的第一单大生意,Reilly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要挑战更难的任务,获取更有价值的情报。
1909年,德意志帝国开足马力,准备为战争做准备。而这一期间,欧洲各国为了越来越紧张的局势,都积极获取对方的情报,这让Reilly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那时候,英国情报部门迫切想了解到德国的武器制造计划和军工厂的情况。Reilly再次接受了委讬,这一次,他要帮英国政府去偷德国武器扩张的详细计划。很快,他抵达了德国埃森,开始自己的潜伏偷情报的计划。
1909年,他化妆成baltic船厂的工人Karl Hahn潜入工厂,为了这次潜入,他事先已经在谢菲尔德的工厂精心学习了三个月的焊接。在埃森的工厂,Reilly如愿获得了一个焊工的职位。
他一边干着活儿,一边仔细搜集资料室的位置,守卫和值班人员的轮换情况。之后,他想办法搞到了档案办公室的钥匙,偷偷复制了一个。一天早上,他用钥匙开启办公室,找到了武器扩充计划的相关档案,然而此刻,意外赶到的安保人员却发现了他!
他收好档案,冲上去,迅速干掉了两个守卫之后逃出生天。之后,他将档案复制了四份,寄给了不同的联络人,以防万一被截获。几年之后,一战爆发Reilly的谍报活动更加频繁,他多次潜入德国获取情报。
1915年到1918年间,他曾潜入德国高等司令部,参加了德军司令部的作战会议,还化妆成德军中校,从司令部获得了第一手情报。而这一期间,他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习惯,经常同时为几个国家充当多重间谍。
一次任务,他竟然同时充当俄罗斯和美国的间谍,而他当时的其中一个任务,竟然是帮俄军搞到美军的军需用品!
1917年,他回到欧洲,在英国皇家伞兵部队服役,他又一次拿出了邦德一般的表现,他在德国的边境线上跳伞,顺利侦查到了德军的动向,又一次出色得完成了任务,Reilly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嘉奖。
然而,在当间谍的过程中,他经常主动找外国政府接私活,替外国办事的行为却在英国情报界饱受诟病。为此,他毫不介意,宣称:“收外国的钱,是在为英国节省了付我薪水的爱国行动。”
尽管Reilly坑过很多国家,德国和俄国都被他反复坑了好几次,他倒是从来没向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英国下手。做为一个实用主义的谍报员,他继续自己通吃几家的习惯。
然而,让Reilly想不到的是,他最后玩了一票大的,会让自己付出无比惨重的代价。
1918年,Reilly在俄罗斯南部活动,他和一个反布林什维克的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一次布林什维克的重要会议中,他骗过看守混了进去,还布置了人员,要将开会的布林什维克革命者一锅端掉。
在这次行动中,Reilly还组织了人马,预备刺杀列宁。然而,行动在最后关头出了岔子,暗杀计划暴露,Reilly只好仓皇逃出俄国。
然而事情还没完,不久之后,不甘心失败的Reilly辗转打听到了一个名为“The Trust”的组织,他听说,这个神秘组织和苏俄情报部门的高层有联络,死性不改的他又一次生出了通吃几大政府的想法。
他通过The Trust,联络到了苏俄情报部契卡(全俄肃反委员会,克格勃前身)的头子捷尔任斯基,他告诉捷尔任斯基,自己愿意成为苏俄的情报现线人,充当他们的双面间谍,替他们刺探欧洲的情报。
这一次,Reilly彻底玩脱了,捷尔任斯基让人逮捕了Reilly。而后来的情报界的人也认为,那个所谓The Trust,正是契卡下的一个套,为了抓捕Reilly这样的,计划杀害布林什维克领导人的间谍。
此后,Reilly一直被关押,期间他几次试图逃走,都以失败告终。1925年,Reilly越狱逃往芬兰,再次被逮捕,之后被枪决。
Reilly生前的一个记者朋友Robert Lockhart是007的作者伊恩费莱明的朋友。费莱明从他的口中听说了许多Reilly的故事,也读了一些关于他的材料,这位作家顿时来了灵感,他以Reilly的形象为原型,创造出了今天007的形象,帅气,绅士,战无不胜。
然而,在原型Reilly自己看来,间谍活动从来不是绅士般的活动,相反,间谍活动无比艰难,冷酷无情,充满了实用主义。
而过于现实的他,最终栽倒在了自己的实用主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