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空气污染严重,民众在北京紫禁城前照相。(图片来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5月23日讯】“一氟三氯甲烷”(CFC-11)是破坏臭氧层的关键化学物,已经被科学家证实,这几年因不明原因急剧上升。科学研究发现,从2013年以来,其在中国东北部大量排放,这些排放的工厂已经明显违反国际公约,恐致使臭氧层破洞的愈合,将再延迟10年之久。
根据外媒报导指出,22日,科学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研究报告披露,从2013年起,每年在中国东北部所排放的一氟三氯甲烷,每年都增加了约7000吨。
主要是来自于中国河北与山东省的泡棉工厂,在21家公司中,已经有18家承认使用了CFC-11。其实他们也知道这是非法的,但并不觉得有何关系。
据《BBC》报导披露,2018年11月,河南省就有多人因为持有高达30吨的CFC-11而被逮捕。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大气化学家芮格比(Matt Rigby)表示,臭氧能够保护我们避免遭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一氟三氯甲烷”堪称是破坏平流层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氟三氯甲烷被广泛用在制作冷剂方面,且用于制造泡沫隔热材料上。1987年,在通过的“蒙特娄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上,就已经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及其他工业喷雾剂,因为这些化学物质会分解地表上方10到40公里处的平流层臭氧。
当此禁令生效之后,全球的一氟三氯甲烷浓度就稳定下降了,可是去年科学家却震惊地发现,自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其浓度下降突然减缓一半,而证据也指向来自于东亚,可是还无法锁定真正的来源。
为了追查罪魁祸首,国际大气科学家团队自日本与台湾的监测站,收集了更多的数据,最后才锁定其来源是中国山东与河北等东北省份。
这个研究的主要作者是国立庆北大学(KyungpookNational University)朴顺扬(Sunyoung Park)表示,据我们的测量结果显示,当空气通过中国工业区之时,污染量就会飙升。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齐藤拓认为,产生污染的来源已经锁定了,因此日后有必要掌握中国生产及使用方法等情形,之后再促使其加以禁止。
1987年,世界各国签署了“蒙特娄议定书”,原定从2010年起,全球就要彻底停用停产CFC-11,经研究指出,如果这样做,将有望在2030年代,就可让北半球的臭氧层破洞完全复原;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洞,亦有望于2060年愈合。
可是在2018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CFC-11气体排放量自2012年开始突然上升,并强调若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恐致臭氧层破洞愈合,要再多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