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心平静下来,首先要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透过观察,培养对情绪的觉知力
不管我们是直觉反应,还是观察,都会产生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一个人若是无法感受到情绪的波动起伏,那跟死亡其实没有两样。
我们无法控制大脑停止思考,再经由思考做出评断。因此,并不是放弃评断,而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多去观察,努力学会区别哪些想法是来自于主观评断?哪些是客观的观察?当我们试着培养情绪的觉知力,就能察觉自己更真实的情绪,透过这样的过程,练习让心平静下来。
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含义
谁都不想要有负面的情绪,总是尽可能地逃离负面的感受。尤其是“为母则强”的母亲们,更不想要经历那些会让自己崩溃的负面心情,无论是悲伤、恐惧、不安、愧疚、羞愧……都想尽可能地躲得远远的。
然而,这些情绪并不是想躲就躲得掉,我们应该要学会的是,如实地接纳自己。之所以会有这些情绪,是因为我们还活着,活着就会思考,思考就会产生情绪。为什么非得把这些情绪前面加上“负面”这两个字呢?当情绪被冠上了“负面”的形容,又有谁会喜欢呢?
我们越是否定抗拒负面情绪,当孩子产生伤心、害怕、恐慌、愤怒、不安、害羞、丢脸……之类的情绪时,我们可能会试图想要替孩子排除,甚至不允许他们有这样的情绪出现。
过去,我曾经罹患过恐慌症。在恐慌症发病期间,我每天都在跟恐慌、不安的情绪对抗,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些情绪,不容许所谓的负面情绪出现在我的人生里。但当我越是抗拒,越是避免不了,反而让自己陷入无止尽的情绪循环中。
其实,情绪并没有好坏,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绪,只是一种提醒。它会反映出我们对现况是否满意?如果此刻觉得很幸福,就表示对现况很满意;反之,则意谓着尚有不尽人意之处。
哄孩子睡觉时,倘若一拥孩子入怀,他很快就能进入梦乡,看着孩子香甜的睡脸时,当下会感到很幸福喜悦。不过如果又是抱、又是背,哄了两个小时,孩子依然不肯入睡,此时不耐烦的情绪就会涌上心头,也会觉得整个人像是快要被榨干似的,身心俱疲。透过观察情绪的起伏变化,可以察觉在那个当下,内心是否有某种需求没有满足?情绪只不过是想提醒我们,传达这些讯息让我们知道而已。
本文整理、节录自《疲惫妈妈的修复练习》一书
责任编辑:聆风 来源:采实文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