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是阿里山邹族猎人的传统智慧。图为猎人示范捕抓小米女神最爱的松鼠的陷阱。
“狩猎”是阿里山邹族猎人的传统智慧,是邹族珍贵的文化底蕴。曾经看过一段关于描述猎人哲学的文字:“猎人最大的训练,就是学会‘等待’,要学会与孤寂为友;真正猎人的境界,不是狩猎,而是能与土地与自然沟通的人。”
因此,想成为一位真正的猎人,在性格上沉着的修练,对于动、植物的栖息观察,野外求生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对于大自然秉持谦卑的态度等,这些都是成为猎人需要学习的智慧。
在时代的洪流里,全台湾的原住民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共同面临“被迫同化”与“现代化”的窘境,猎人文化在台湾生态环境变迁、生活习惯的改变或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箝制下,目前正逐渐消逝;事实上,真正的猎人,对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都有一套遵循的自然法则。
日前,在林务局的辅导与嘉义县政府的核准下,成立“嘉义县邹族猎人协会”,协会制订一份邹族狩猎自治公约,现代的邹族猎人须透过自主管理,让山林的野生动物资源能够生生不息。
为了传承和分享逐渐消失的邹族猎人智慧,部落创立“追追邹呢新美猎人营”。
新美部落为了传承和分享逐渐消失的邹族猎人智慧,创立“追追邹呢Cuecuecona新美猎人营”,目的是为了让年轻的族人或是对邹族狩猎技巧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学习猎人对待大自然的谦卑与勇敢。
另外,Cuecuecona这个邹族词汇非常有趣,意思是“到山里走一走、巡一巡(陷阱)”,早期猎人在打猎出发前,和家人或朋友都不会明说要“去打猎”,邹族人只会轻描淡写的说,要去山里走一走,巡一巡,这是一种有趣的语言默契。
现代的新美部落族人,已经意识到邹族打猎文化出现明显断层,因此,积极的寻找耆老,希望找回古老的狩猎智慧,与山林记忆的感动,于是新美部落的老猎人们开始行动,猎人日记就此展开…。
体验新美猎人营的第一课,进行渔猎文化走廊导览,小洋理事长大略为我们介绍新美部落的历史、Kuba男子聚会所的功用、还有猎人文化等。首先,分享的是部落历史,Niahosa是新美部落的旧名,意指“以前的部落”,从前这里并不是邹族的传统领域,原来居住在这里的达谷布亚努人发生内战,导致族人数锐减,目前剩不到10位族人,而且这些族人早已和邹族人生活融合在一起。
日治时代,这里是日军养牛的区域,是制作牛肉罐头成为战备军粮的地方;日本战败后,当时新美部落仍生活聚集于母社达邦,国民政府时,达邦的生活环境已显拥挤,当时的乡长便建议新美部落与其他几个部落向外迁徙,于是族人便迁徙至现今的新美部落。
“山猪臂环”是邹族猎人的勇士象征。
小洋继续指着墙上的黑白老照片,说着邹族猎人的故事,其中“山猪臂环”是邹族猎人的勇士象征,要拿到山猪臂环的过程非常不简单,打猎时不能使用猎枪,一定要和山猪正面搏斗,身体一定要“正面”受伤流血,意谓曾与山猪正面搏斗,最后猎人还要将山猪的下颚与肉割下来,交给长老认证,认证方法是长老触摸山猪的臼齿,臼齿须是扁平,代表此头山猪是强壮成熟的山猪,邹族猎人借由山猪臼齿的扁平程度,佐证自己具备猎人勇气和智慧,才有资格配戴最高荣耀的山猪臂环,猎人也会将山猪的头骨挂在家屋里,以彰显自身的功绩。
猎人头上的飞禽羽毛也是猎人的战功象征。
文化走廊上陈列各式渔猎工具与动物骨头。
小洋说,虽然自己也是猎人,但是,他个人还是没有勇气与山猪正面搏斗(哈哈),目前族里中生代的猎人,还没有人通过测试拿到山猪臂环。墙上还有另一张从日治时代留下来的照片,当时邹族头目戴着熊毛头目帽,此顶帽子目前被收藏于日本某博物馆,日本人拒绝归还,此款头目帽的做法目前已经失传,听到这里真的让人感到不胜唏嘘,邹族没有文字,邹族猎人文化的保留与传承,需要加紧脚步,一旦部落耆老凋零,文化肯定也会跟着消失。
照片中头目佩戴的帽子制法已失传,目前帽子被日本某博物馆收藏,且拒绝归还邹族。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们来到一张放满猎具的大桌旁,进入第二课,小洋继续解释,邹族猎人拥有各种作用的配刀,邹族人与外界接触的早,族人也习得打铁的技术,由猎具演变的过程中可见一斑。
猎人身上会配置多把不同功用的刀。
由邹族猎人的猎具的演进中可以窥见猎人的智慧。
在猎具解说的过程中,小洋说了一段部落长老流传下来的野史,荷领时期,邹族人的平地猎场是由台南安平到彰化二水,当时邹族人和荷兰人十分友好,荷兰人于是向头目做了一个请求,荷兰人向邹族人要了一张“鹿皮”来圈地,邹族头目心想用一张的鹿皮能圈多大的地,于是答应荷兰人的请求,只是当时荷兰人很奸巧地将鹿皮剪成非常细的线,然后在台南圈了大片土地,这是一段关于荷兰人占领热兰遮城的有趣佚事。
第三课逐渐进入猎人营课程的高潮,渔猎陷阱制作的示范、部落朋友在教室里以芭蕉树干,当作山林兽径,为我们示范鸟踏与野兽陷阱的制作,解释完陷阱制作的方法与理论,我们跟着部落老猎人Pasuya的脚步,前往部落附近一处新美部落猎人的古老猎径,这条猎径是旧时邹族人打猎和上山的路径,步道全长超过两公里。
简单的入山仪式,猎人会取一片叶子,准备白米与米酒,向山神禀告。
进入猎径前,Pasuya在入口先祭祀山神,进行简单的入山仪式,Pasuya取一片叶子,准备白米与米酒,向山神禀告,我们一行人准备进入山中,希望山神保佑我们平安,同时也请山神赐给我们一点点的猎物。
每次打猎前,猎人都会在山林入口前先祭祀山神,以保佑平安与有收获。
沿途生态资源丰富,走在猎径上,还可看见部落以自然农法栽种的油茶树与甘蔗。老猎人Pasuya沿路解说生态、如何设置野兽陷阱的技巧,猎人必须了解动物习性,才能与山林里的野兽斗智。
猎径沿途生态资源丰富,图为小台湾扇角金龟。
猎人Pasuya说,进入山林前认识“猎人记号”非常重要,甚至是生命攸关的大事。
猎人记号上的语言:新鲜叶子代表这是某人的有效猎场;大的记号代表大型陷阱;树干上还会标示猎场方向和范围。
猎人们在猎径示范陷阱,还有伪装猎径。
Pasuya说,猎人对于山林永远保持一颗戒慎恐惧的心,对于环境的观察也是细腻,像是如果走在森林里,看见树干光滑的九芎树,要小心通过,因为它的树梢常有虎头蜂在那筑蜂巢。看见姑婆芋的种子,Pasuya 说这是从前祖先们在鸟踏上诱捕帝雉,蓝腹鹇等鸟类的诱饵,这些鸟类非常爱吃这种种子,森林里的故事Pasuya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Pasuya说,帝雉,蓝腹鹇非常爱吃姑婆芋的种子。
猎人示范鸟踏陷阱,将姑婆芋的种子设置成诱饵。
结束兽径的体验,回到部落稍作休息,然后开始竹杯的制作,自己锯竹子,竹杯也是邹族猎人出门打猎时会携带的物品,部落大哥人真好,我一时兴起,请猎人大哥帮我在杯身上刻画任何一种关于邹族的图腾,于是大哥一手拿起我的杯子,一手拿起随身的大刀,在绿色的竹杯上流畅的刻画。
完成后,大哥问我这杯身的纹饰像什么?我说是蛇纹!大哥继续笑着说,这百步蛇蛇纹通常被刻在枴杖上,当作是驱凶避邪的祈福,如果百步蛇看见这种刻纹的枴杖,这刻纹在百步蛇的眼里,便会化为一盏盏移动的火光,然后,蛇便会落荒离开。
猎人出门狩猎时,一定会随身带一个竹杯,目的是要祭祀山神之用。
猎人大哥帮我在竹杯上流畅的刻画出“蛇纹”!据说,刻纹在百步蛇的眼里,便会化为一盏盏移动的火光,部落传说可以驱邪。
邹族猎人身上的兽皮都是自己捕猎得来的,邹族猎人也是最善于鞣皮的民族,在猎人营的体验中,还有一项皮雕DIY,根据已经裁切好了的“兽形皮”每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创意,做成喜欢的动物,部落朋友建议制作飞鼠,我呢?喜欢原皮色,我将兽皮制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狐狸。
邹族猎人最善于鞣皮,在猎人营的体验中规划了皮雕DIY。
猎人营里,我的皮雕体验与竹杯作品。
当猎人,烤肉也是一定要会的技巧。
邹族经典烤肉是部落风味餐中,不容错过的美味。
部落妈妈特调的蝶豆花加洛神,清凉好喝。
晚餐结束后,我们大家围坐在火盆边,听着“那么古谣部落乐团”结合古谣与创意的编曲。部落朋友的歌声很清美,在星月夜幕下,听着由吉他琴弦流泻出来的音符,吹着舒服的微风,听着邹族的古谣,年轻的部落朋友将歌曲诠释的很清新,我爱这种文青式的哼唱,和谐的合声无疑是部落里最美的天赖。
在星月夜幕下,年轻的部落朋友将邹族的古谣诠释的很清新。
============
新美部落体验
单位:新美尼亚后萨猎人营
联络人:摩尤 杜斯葛
联络电话:05-251-3369
粉丝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sinvi.niah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