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7月27日讯】为何在一些国家中,“本产品不含中国成分”竟成了鉴定假货的标准?《海那边》上有一篇热文,讨论了这个议题:
一、鉴定假货的标准
根据《温哥华太阳报》近期的报道,一名华裔居民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感受到被“歧视”了。原因是他在购买狗粮时,赫然发现包装上印着“不含来自中国成分”的字样。此华裔见到后,认为是“地域歧视”,于是找到这家狗粮生产商理论,结果被人家的一席话反驳得哑口无言。
其实,这家狗粮生产商是美国公司,他们这么标注已经很长时间了,而这个标明还一直都是他们产品的“卖点”,正因为有了这个标明,他们的产品才获得了更多的加拿大用户认可。很多加拿大用户这么认为:“不含来自中国成分”就相当于“食品安全”。
这家狗粮生产商的创始人说:“我们并不是针对中国或者华裔,只是在2007年的时候,因为使用了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导致很多宠物吃了之后死亡,后来北美地区消费者就很担心,狗粮的质量问题,希望狗粮中不要含有来自中国的原料,以免出问题。”
不仅是在北美,在澳洲,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有一个澳洲婴幼儿食品品牌叫做贝拉米(Bellamy's Organic),曾经在一款新的产品中标明了“本产品没有任何成份来自于中国”。后来在澳洲的超市被人拍下照片发在网上。
二、“歧视”还是“咎由自取”?
把“不含中国成分”当成质量的保障,究竟是“歧视”还是“咎由自取”呢?我们就事论事,以上的两个例子,一个为宠物食品,一个为婴幼儿食品,看起来似乎没啥关系,但其实它们都曾经因为同样一件事,让公众丧失了信心,那就是“三聚氰胺”。
在2007年,使加拿大大批宠物死亡的宠物食品,正是使用来自中国的小麦蛋白粉跟大米蛋白粉作为原材料。后来经美国食品药监总局检验,这些原材料中都包含三聚氰胺,从死去动物的肾脏里,也检测出了同样的元素。
当时这件事传回中国,民众很愤怒,觉得这肯定是老美在搞事情,不然我们自己吃的怎么就没事,一出口到你们那就出事了呢?时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局长李长江,现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的副组长,就大义凛然地斥责这是国外媒体的蓄意炒作,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
一年后,“三聚氰胺”的大名就不仅仅在美国跟加拿大传开了,整个中国都记住了这个等同“毒药”的化学名词,喊着“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那家奶粉厂家,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遂制造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婴幼儿食品丑闻。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丑闻很快就在全球传播开来。
在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丸大食品表示,要全面回收五种有肉馅或奶油馅的包子和点心,因为产品的成分包括中国的伊利牌牛奶,担心受到污染。韩国检测出天津嘉年华国际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米之爱”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于是当局决定禁止进口含奶粉成分的中国产品。连新加坡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奶制品……
尽管后来“三聚氰胺”事件得到了处理,世界各国陆续恢复了中国奶制品的进口,但是受伤过的信心却很难重新拾回。别说外国人了,连中国人自己有条件的,哪家不是优先让孩子喝进口奶粉?
三、总有一些“害群之马”
并不是说中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假的,都是有毒的,而是总有一些“害群之马”,让中国信誉扫地。这些天听了一个段子:“一个火锅店老板看到网上有关“假疫苗”的文章,义愤填膺,立即转发朋友圈,然后往火锅里加了一勺地沟油,并说,早日发财,移民美国”。
中国四十年来改革开放,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只要能够有钱,能够发展GDP,就可以不顾一切。就连最淳朴的农民,都学会了造假。小时候,我在农村就不止一次亲眼见到,亲耳听到这样的故事:
农作物为了能够长得快点,用很多药,当你去他们家做客时,他们给你吃的东西全都是为了自己家里吃,而留下来没用药的那些,还很自豪地说:”放心吃,这是留给我们自己吃的,没有打药。”
面对这样的”淳朴善良“,让人感动万分。这就是“互害型”社会,譬如卖“假疫苗”的,很可能吃的就是毒大米;而毒大米的生产商发了大财,去火锅店吃火锅,不过吃的是地沟油;火锅店的老板为孩子买了奶粉,结果被添加了三聚氰胺;奶粉厂的老板在被狗咬了之后,打的是“假疫苗”……
当在海外看到别人用“本产品不含中国成分”当成产品质量的保障时,身为中国人多少有些不舒服。但要怪,就怪“害群之马”太多,自己身上不干净,就别怪别人另眼相看。然而也有网友认为,在这个共产体制下,人人不得已而为之,全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