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图为西南联大校门。(网络图片)
共产中国的大师如何养成的?竟然多是中华民国培育的!
钱学森,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钱伟长,1931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4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42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195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数学博士。
翻开共产中国的科学发展历史,科技界的大师多是民国时期培养出来的人才。共产中国总是炫耀49年后的成就,可是,科技光环的背后却是中华民国教育的伟大。
不仅共产中国的科技大师多出自民国时期,而且,共产中国的教育、文化大师也是民国时期的宽松环境培育出来的。百年中国教育史,能值得称道的大学:一是西南联大,一个清华国学研究院。西南联大在抗战艰难时期里的产物,那是培养的学生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个就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的民国时期。短短几年里,培养了许多文史大家。
在培养大师方面,共产中国没有一个学校值得称道。共产中国的教育体制,远比前苏联的教育体制更为劣质。温家宝到医院看望钱学森先生,钱老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共产中国培养的学子,不仅没有值得骄傲的成就,而且,在道德方面与民国时期的大师相比差之千里。中国的高等教育,除了收费高居世界第一之外,基本上乏善可陈。中国大学培育的人才不仅缺少创新能力,而且人文精神缺乏、道德沦丧。数学家丘成桐说:“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准,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共产中国的大师多是中华民国培育的,共产中国是一个培养不出大师的时代。共产中国的科技、文化大师一定意义上说是民国自由教育出来的结果。民国时期,大学都有很多大师,他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道德高尚,而现在,共产中国所谓的“大师”不仅缺少创新能力,而且多是灵魂堕落的官痞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