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读几本闲书的好处(图)

作者:楚梦 发表:2017-08-06 06: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阅读 了解 历史 现实 未来
人希望依靠阅读去了解的领域就两个:历史和现实 ( 图片来源: pixabay )

【看中国2017年8月6日讯】人一辈子应该读多少书,读哪些书,谁也说不准。然而,尽可能地多读几本书,应该可以成为人类共识。现代社会,只要识字的人,没有谁不是读过几本书的,尤其是那些文化人、教育工作者、从事复杂技术操作的人才。然而,几十年的观察积累,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的文化人及各类专业人才,有不少人是不看闲书的。有些人哪怕受过高等教育,除了看一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很少阅读其他东西,要看也只看养生技巧、处世哲学、宫廷密闻、明星八卦之类。不少人觉得,读闲书是在浪费时间,现在这个世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必要读既不能获取利益又不能增长“才干”的闲书。

每到一个文化人、技术工作者及政府官员的家里,我都必须到他(她)的书房看看,看看书柜有些什么书。因房子不大没书房可以理解,但总得有一两个书柜才是,毕竟是读书人啊。但是,有时候让我很失望,一些人房子很大,却没有一间书房;有的人有个书房或者有几个书柜,可书柜里摆放的除了旧时的课本就是专业书籍,其他书少之又少;还有的一家人都是文化、教育工作者,家里的书加起来还不到一百本。若干年前,我在外地工作的时候,经常和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打扑克,他是当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据说教学水平很高。他曾经请我们这些牌友上他家里吃过饭,可我发现这位优秀教师的书柜里除了课本就是教辅资料,几乎找不到闲书,他老婆也是该校的教师,教什么的我记不得了。他这人性格好,很热情,打牌也干脆,可当我在他家里没看到几本书之后,还是有些遗憾。有一次,我委婉地表达了我的遗憾。他对我解释说,教学任务这么重,还要应酬、娱乐,哪还有时间看闲书。

不喜欢看书或者说不喜欢看闲书的人,知识面肯定宽不到哪里去,认识水平也不会很高,独到见解和创新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与他们交谈的时候,我常常发现这些人的人文学识还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而几十年前的教科书所陈述的概念和事实,很多已经被证明为错误的和虚假的。他们一开口就是阴谋论,别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不怀好意的。我们自己已经被证明为错误的东西也是应该的。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不知道国家与政府的区别,甚至连谁是中国的政府首脑都回答不正确。去纠正显得有点不客气,不纠正又让我心里难受。有时候,不看闲书的人,不仅会让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还会闹出笑话甚至误人子弟。

我读中学时,有位教政治课的校领导,在给我们讲“通货膨胀”时,说英国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进太平洋也不原低价出售给穷人。当时,就有个学生站起来质疑老师:英国资本家不会这么傻吧,还要花运费把牛奶运到太平洋去倒?还是这位政治课老师在讲到伊朗“二月革命”时说,伊朗国,王巴列维被该国精神领袖霍梅尼赶到法国去了。课堂上发出笑声时,政治课老师严肃地走出:不要想歪了,这个“王巴”不是骂人的那个“王八”,“王巴”是一个姓,外国人都是复姓。其实跑到国外的是前伊朗国王,叫巴列维。这位政治课老师平时不看闲书,只知道照本宣科——却又断错了句,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都十分有限,他不知道英国的地理位置,也不知道伊朗当时的国王叫巴列维,于是闹出了笑话。

我儿子读小学时,有位政治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他的学生:普京总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奥巴马最坏,时刻都想侵略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敌人。显然,这位政治课老师也是个不读闲书的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管奥巴马是否“时刻想侵略中国”,都不应该对小学生进行仇恨教育。

不久前,我遇到一位在某文化单位工作的诗人,这位诗人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当诗人与我谈到丁玲时,我顺便说起了卢隐。她竟然说,卢隐是谁,我不知道这个人。让我很惊讶,一个毕业于中文系的在文化单位工作的诗人,竟然不知道卢隐是谁,简直无法想象。开始,这位诗人只告诉了我自己的毕业的学校,没告诉我院系,我以为诗人并非毕业于中文系,不知道卢隐或许情有可原。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单独问诗人,是什么专业毕业的。回答是中文系。我无语了。

对于我来说,读闲书并不是为了将来有一天会派得上用场,纯粹是好奇心的驱使和填补空虚的需要。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们能够阅读的书籍十分有限,于是只要能弄到的书都读,因此读了不少闲书。记得还是上小学时,我在生产队记工员家里拿到了一本内部学习资料。在这本批判帝、修、反的书最后面的附录里,我看道了介绍政权的几种组织形式的内容:总统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我知道了美国总统是如何产生的,我还知道了西方国家的议员需要哪些条件或者说排除哪些人员——比如说不允许公务员、司法人员、职业军人参选议员。当时,我还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些特别兴奇,原来政府的构成有如此大的区别!应该是读初一的时候吧,我从小舅手上拿了一本残缺不全的《六十年的变迁》。这本书让我知道,孙中山去世时的遗嘱记录人是汪精卫,孙的继承人也并非蒋介石而是汪精卫,北伐时期曾经存在过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两个国民党政府……这些,都是当时的课本和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内容。我相信,和我同年龄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人知道这些闲知识的。乃至于我的同龄人在成年之后,不少人对类似的知识仍然是一无所知。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可能他们对这些与工作、养生、发财、进步无关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愿去读或根本没有留心。

我的本职工作是拟公文、写材料、做宣传,我的业余工作是文学创作。然而,我却一直喜欢阅读与本职工作和业余工作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闲书。读闲书不仅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而且还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知识甚至颠覆了我的认知与观念。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了我们的大汉帝国一直在给匈奴进贡,直到大唐初期还在继续;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了所谓孙中山“谦让”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夺”临时大总统是怎么回事;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伏尔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美德国家、中国的皇帝是爱民如子的慈善家,而黑格尔却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在循环转圈和原地踏步,中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法国大革命持批判态度;通过读闲书,我了解到美国的建国历程,以及美国法律至高无上地位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了南美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要好于北美,且美国建国时,南美的经济状况要比北美好很多;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了十字军为什么要东征;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了末代沙皇一家的遭遇;通过读闲书,我了解到了“富田事件”的真相;通过读闲书,我知道世界上的司法体系有两种: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最显著的标志是,大陆法系没有陪审团;通过读闲书,我知道英国的宪政始于1215年的《大宪章》……有不少书籍,是我在网络上看到信息之后去买的,我读书喜欢读印刷品——读印刷品书籍的感觉特别舒服,而读电子版的东西却没有愉悦之感,且网络上大多只是片断和基本内容介绍。记得我在网上看到有关黑格尔的一些观点之后,特别想买到他的《历史哲学》,可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店,都买不到《历史哲学》的全译本,最后只好买了本节译本。

两天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资料,中国人的年人均读书量为之0・7本,而日本人的为40本,以色列人的为64本。以色列人的“安息日”,所有商店关门、所有娱乐场所停业,唯有书店营业,而且生意兴隆。匈牙利每500人便有一座图书馆,中国则近50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中国的城市遍布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虽然尖刻,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好在电视和网络的普及,让一些人找到了捷径,不读书也能获得一些知识。要不然,很多人恐怕连《红楼梦》的故事也不知道,连辛亥革命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楚。然而,靠浏览网络和观看电视剧获得知识,显然是不可靠的。不说网络上的东西真假难辩,电视剧有不少戏说,就是这些东西是真的,也是零碎的、分裂的、无法找到前因后果的。再说了,在网络上和电视上阅读,会让你产生阅读的快感吗?

或许有人会说,你知道了这些又如何,你懂得了全人类的知识又怎样?的确,多一点知识,不会让你升一级职、发一笔财,也不会让你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久。可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为了衣食无忧或者表面的风光气派吗?在人的世界里,物资的或者说看得见的东西充其量也只占有一半的份额,而精神的东西或者说看不见的东西占有另一半的份额。读书包括读闲书,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未知领域的兴奇、对真相的探究,应该是人的本能,也是人存在于世的意义所在。没有好奇心,没有求知欲,没有对真相的穷追不舍,人和动物还有区别吗?知识的海洋太浩瀚无边了,未知世界也太高深莫测了,不用说我这样的平凡人,就是知识渊博的天才,也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弄懂所有的真相。然而,尽可能多地获取一点知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当然,你要一个作家和诗人去弄懂“哥德巴赫猜想”、去弄懂量子力学,你要一个物理学家去关注每一位当代作家的小说、诗歌,你要一个心理学家去看甲骨文,既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可是,对那些与我们自身和周围世界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应该知道个大概才行,比如说,我们与祖先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变化?我们与其他国家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不同?国家、政府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有哪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当老师的能不能在照本宣科的同时给学生一些与此有关联的知识?说到底,人希望依靠阅读去了解的领域就两个:历史和现实,未来则更多体现在我们的想象中。

中国人的读书理念是:学以致用,甚至要立竿见影。这个理念也没错,不懂的时候只有靠学习才会弄懂,弄懂了就要运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去,尤其那些还没有掌握基本生存本领的人。可是,这个理念也不全对,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运用、为了获取利益,则太过功利,也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无法让人的内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在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之后,读书的更大意义更多在于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实,读闲书有助于拓宽思路、增想象力、打开智慧之门。乔布斯曾经说:“苹果之所以能够研发出像iPad一样的产品,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将科技和人文学科有机结合”。因此,摒弃功利思维,多读几本闲书十分必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