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日军战力悬殊 抗日不易(上)(图)

发表:2017-07-25 0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沈阳。
日军武器装备精良,和国军差距极大。图为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沈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看日本侵华陆军人员、武器装备的具体情况,和我们国军的装备相差如此之大,看完的感想就是:我们国军真的太伟大了!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侵华日军陆军的编制中佐少佐)

下面是详细文章,很长,如有兴趣慢慢研究。

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的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主力平时的基本框架。

在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中,日本开始在别国领土上及被其控制的地区驻扎军队。如:1895年后在台湾组建日军台湾军;1901年后在中国京津地区驻扎日军华北驻屯军,1915年在朝鲜组建日军朝鲜军;1919年在中国东北组建日本关东军。这些部队在当时被称为日军在其本土以外驻扎的“四大兵团”。它们有些由日军正规主力师团固定担任,如日军朝鲜军即长期由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组成;有些由正规主力师团轮流调防担任,如日本关东军;有些则由混成旅团或其他建制的部队担任,如日军台湾军和日军华北驻屯军。1925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当时国际和平裁军的压力下,同时为了节省军费以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曾裁撤了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十八共四个师团的部队。日本在建立现代陆军的过程中,初期曾崇拜学习法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后来基本上改为以德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为蓝本,并向先进的西方制度学习,建立起地区义务兵役、军事预备役的征兵体制。即日军每个师团平时驻守的地区,本身就是其征兵机构的师团管区,也是其征集补充兵源的地区,其全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全部来自这一地区。所以,在日军部队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家祖孙数代都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支部队中服役并参加历次战争的情况。同时,日本陆军常备主力师团也常以地名来表示。如;第一师团,因其长期驻守东京地区,其全部士兵和全部中下级军官为东京地区人,故又称为东京师团。以此类推,第二师团又称仙台师团,第三师团又称名古屋师团,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第五师团又称广岛师团,第六师团又称熊本师团,第七师团又称旭川师团,第八师团又称弘前师团,第九师田又称金泽师团,第十师团又称姬路师团,第十一师团又称善通寺师团,第十二师团又称久留米师团,第十四师团又称宇都宫师团,第十六师团又称为京都师团等等。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

日本军队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虽然其曾拥有强大的航空兵部队,但也只是分属于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而没有独立的空军。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从服装颜色上很容易区别出来。而日本陆军各兵种的服装虽基本一致,但也可以从其佩带的肩章和领章的颜色上加以区分,如日本陆军步兵肩领章底色为红色,炮兵为黄色,骑兵为绿色,工兵为茶色,辎重兵为深蓝色,航空兵为天蓝色,宪兵为黑色,军医为深绿色,军法官为白色,财会官为银茶色等等,按照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日本天皇为国家最高元首,为日本陆海军最高统帅,可以指挥全国所有军队。但实际上由于20世纪以后日本军阀势力强大,形成由军人左右国家政策方向的局面,而军方人物中最有实权的是当时被称为日本陆军“三总长”的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和训练总监。陆军大臣是日.本陆军省的首脑,主管政府国防政策、部队动员、国防预算、武器研制等,对有关军政问题可以与总理大臣或参谋总长并列上奏天皇,也可单独上奏天皇;参谋总长是日军参谋本部的首脑,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天皇指挥陆军,并代表天皇下达作战命令;训练总监则控制着日本陆军各兵种的全部初、中级军校。所以,日本陆军“三总长”的倾向常常决定着日本军方的决策方向。如果日本军方对日本某一届内阁政策不满,即可不派现役陆军中将或大将至政府中担任陆军大臣,使内阁无法产生或倒台。通过这种方法,日本军阀就可以操纵国家的政策方向了。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自甲午战争以来逐步付诸实现,至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通过数次战争已侵占了中国的台湾诸岛、东北地区、热河省和冀东地区,还在中国干津地区驻有华北驻屯军,在上海、青岛等地驻有海军陆战队部队。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陷入持久战的泥淖之中,其部队作战时间之长,损失耗费之巨,军以下基层部队序列变化之大,在日本与各国盟军的作战中是少见的。但总起来说,侵华日军的序列还是可以归纳成几条线索。

一、台湾地区日军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地区,后建立起日本台湾总督府和日本台湾军。日本总督多兼台湾军司令官,曾任总督的有桦日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东贞美、明石元二郎、长谷川清、安藤利吉等。其台湾军的规模约有1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用以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维持其殖民统治。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台湾军曾抽调兵力参加侵华战争,如进攻武汉的波田支队和1939年底在钦州湾登陆的盐田旅团就是日军台湾军的部队。1942年后随着日本各条战线局势的恶化,日军在台湾地区也大肆扩充军队,至1945年组成由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的由安藤利吉中将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军,共约19万人,负责台湾地区防务。至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军司令官率部在台北向中国接收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将军投降,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50年之久的台湾宝岛才归还给中国政府管辖.

二、东北地区日军

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目1895年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905年日俄战争后逐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在其控制的中国大连成立了关东州,并于1919年组建日本关东军,开始正式在中国东北部署军队。初期这支由南满铁路护路部队编成的军队只有数千入,系逐步发展到近万人,达到日军正规师团的规模,后又形成由日军务主力师团轮流调至中国东北,担任关东军部队的惯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其扶植下的伪满洲国也随即成立。作为东北的太上皇,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成为集日本关东州长官、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三位一体”的极权人物。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将中国东北逐步变成日本完全的殖民地,关东军建制逐步扩大,并建立了大量特务、情报机构和称为国境守备队的武装部队.由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决心将中国东北变成其发展大帝国霸业,将来与苏美英争一雌雄的坚实基地,更对于关东军的发展以种种有力的支持,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陆军中最强大、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战略集团.它拥有完备的基础军火工厂’l练基地及庞大的军需供应基地和边境工事体系,日军所仅有的坦克部队、臼炮部队、火焰喷射器部队及细菌战部队都在关东军编制内,就连该部的给养服装标准也高于日本陆军其他部队。如此优势,加之“天高皇帝远”,日本关东军常常骄横无比,自行其是,在许多重大军政、边界等问题上无视当时日本当局的约束,引起多次军事冲突,成为日本当时存在的“下克上”现象的典型,也使得许多日本法西斯少壮派军官乐于到关东军内服役,以田“建功立业”.由于关东军装备最为精良,又是对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和战略总预备队,故曾在当时被喻为“皇军之花”。1941年7月,关东军举行针对苏联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此时关东军实力已达极盛,辖有"个师团及大量边境守备部队和特种兵部队,全军近100余万人.后因日军在南洋战场接连失利,从关东军抽调大量部队,致使其实力不断下降。转至1945年夏,为对苏联进攻做好准备,关东军再度扩展到3个方面军,计约96万余人。1945年8月8日,用当时欧洲战场最新式武器和装备武装起来的130万苏联红军越过边境,向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攻,迅速歼灭其主力;9月5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率部向苏联红军投降,日本关东军从此彻底消亡.日本关东军的历任司令官有:立花小一郎中将、河合操中将、尾野实信中将、白川义则中将、村冈长太郎中将、烟英太郎中将、菱刈隆中将、本庄繁中将、武藤信义大将、檀田谦吉大将、梅津美治郎大将、山田乙三大将。

三、华北地区日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其原华北驻屯军的基础上大举增兵华北。8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在北平成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统一指挥沿乎汉线和滓浦线向南推进的以香月清司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一军和以西尾寿造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军。1938年3月,日军大本营将自中国热河方向攻入察哈尔省及绥远的关东军部队脱离原指挥建制,组成蒙疆驻屯军司令部,先由日军大本营直辖,后划给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至1938年春末,日军华北方面军占领了中国绥、察、晋、冀,鲁、豫,苏各省的大部或一部,形成尔后该方面军的大致控制范围,第一军调至山西太原,第二军进至山东济南。1938年夏,第二军的番号转给进攻武汉的日军华中派遣军,济南地区日军改称第十二军。1944年春,第十二军番号又转给准备参加“一号作战”进攻河南黄河南岸的由华北方面军抽调组成的突击兵团。济南地区日军又改称第四十三军。至1945年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共辖在太原的第一军,在张家口的蒙疆驻电军,在郑州的第十二军和在济南的第四十三军。华北方面军的历任司令官为寺内寿一大将、杉山元大将、多田骏中将、冈村宁次大将、下村定大将和根本博中将。1945年10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及部分兵员共12.7万人在北平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该方面军在绥远、山西、河南、山东的部队也分别向中国第十二战区、第二战区、第一战区等部投降。

责任编辑:辰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