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7月4日讯】电影《肖申克救赎》里那个老黑人囚徒,在出狱之后,说自己的生活已经体制化了。尽管已经自由了,依旧有监狱的阴影,而且百计不得消除。体制化,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被体制化了,连读书,都有体制化的模式。
在我教书的历程中,感到最令我困惑的,就是无论怎样启发,都无法让学生有问题要问。你讲的过程中他们没有问题,布置了书目,他们读了,也没有问题。我甚至悬赏,如果谁提一个好的问题,我下课请他吃饭,这个饭,也很少能请出去。
其实,小孩子在人之初的时候,个个都是问题篓子,成天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上学之后,渐渐的,问题就消失了。因为中国的教育,会很快给你标准答案,你背牢记熟就是,不用问为什么,也不要问为什么。觉得没有人鼓励你问为什么,如果你老是问东问西,你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小学生,有几个那么神经大条,可以做不受欢迎的人呢?渐渐的,学生从不敢问,到不想问,最后连问的想法都没有了。所有人都成了一个标准的桶(近似于马桶),成天接受老师灌输的东西就是,只要老师有这个本事能贴近高考,你也足够的用功,高考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一直读到博士,阅读一本书,还是当年中小学语文课本那一套,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背景,等等,等等。曾经有一个学生跟我讲,跟了你之后,才知道原来书本也是可能有错误的。
体制化的读书,是体制的需要。只会体制化地阅读,就算一个人很喜欢读书,也读不出什么名堂来。就算你记性好,自己的那只捅里装了很多东西,随着岁月的流失,记住的东西早晚都会忘记的,头脑迟早都会是一片空白。就算你是博士研究生毕业,也是白搭,到了退休,除了点滴“高雅”的生活习惯之外,跟一个白丁,也不会有太多的区别。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读书,最后进入社会,在机关做应声虫倒是没问题,反正无非就是算盘珠,人家拨拉你就动动。工作无非是复制拷贝,按既定的套路来。如果让你做一点创造性工作,则完全是不能胜任的。体制化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创造性,一点帮助都没有,净帮倒忙。一个大学生,如果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对于所学,只会无条件地接受,怎么可能会有创意呢?
我实在弄不懂,一个成天强调创造性的国家,它的教育,居然是这样的,而且喊了多少年的创造性,一点改变也没有。除非,在这个国家,复制拷贝,做领导的算盘珠,要比创造性,来的更重要些。对于复制拷贝的工作,显然,带有习惯性质疑习惯的人,绝对是一种累赘。
现在,复制粘贴,已经成了大学生们最普遍的学习习惯,感谢互联网,感谢技术进步,使得不动脑筋,也不累手指的抄袭,成为现实。我相信,在进入社会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研究生依旧会这样干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模式,读书模式,本质精神,就是这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