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卖10元登山鞋在中国卖300元?(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制造”外贱内贵、国人疯狂赴海外购物的现象曾一度引发热议。这个老话题又被重新提起,一篇网文讲述十年前和十年后“中国制造”的价格比较。博主引用著名学者时寒冰先生对这种现象的深入调查,给出了5点原因,举例分析了为何美国卖10元人民币的登山鞋在中国卖300元。
文中开头讲到,十年前,一位老华侨惊奇地发现,美国沃尔玛里中国产的登山鞋只有2.99美元,而且买第二双的时候给半价的优待,算下来,一双鞋只要1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市场,这样的鞋最少都要卖300元,好一点的上千元,他在诧异之余询问了身边的朋友,在得知原因之后,他感叹:“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又成为国内商品昂贵的国家。”
博主对此感到非常的奇怪,也非常的震惊,还特意打电话给北京的一位经济官员问:“在大陆你能花10元人民币(约合47台币)买到一双登山鞋吗?”这位官员说:“都什么时代了,在大陆哪还有10元人民币的一双鞋?你还要买登山鞋,300块人民币买的还是烂牌子,好一点的都要1000多块。”
博主说:“我在美国就买到了,不骗你。”这位官员不相信她的话:“别当我没去过美国,美国要是有这么便宜的鞋,你就全包了,运到大陆再卖也赚钱。”可是,她真的没有骗这位中国官员,而实实在在地在沃尔玛商店买到了这样的商品。不久,她将这个事情对她的老美朋友们讲了,结果老美们都跑去沃尔玛去买中国产的登山鞋,有位朋友一下买了十几双,全家老少每人两双。
十年前,相信很多人都会像这老华侨一样,惊诧于“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还便宜。而十年后的现今,几乎每个去日本的中国游客都不忘买一个“马桶盖”,而这些马桶盖产地却都是“Made In China”。全都是浙江杭州的企业生产的,只不过在国内没有卖,全部运到日本销售。
文中提到,博主的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往返美国、日本与国内4、5次,算是大世面见过很多了。不过,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国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包小包……最近博主好奇地问他:“外国真有那么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用得着你一趟趟地买回来吗?”
他的回答更让人吃惊:“我在美国和日本买的基本上全都是廉价的日用品,你瞧!像这条浴巾,质地手感那么好,在美国的沃尔玛,标价折合成人民币只有40多块钱。赶上那天正好打折,我只花了4美元就买下来了。我仔细比较过,中国商场里品质还没这么好的,起码要卖70多。还有,这整整一打牙膏,1.99美元。这个牌子的牙膏,我们这里光一支就要卖到8、9块人民币……”
不用说,这些不远万里买回中国的日用品,几乎没有一件不是“Made in China”,这些“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很难买到——不是品质差就是价格高。
“中国制造”外贱内贵、国人疯狂赴海外购物的现象曾一度引发热议。(图片来源:Pixabay)
针对中国制造“外贱内贵”的现象,知名学者时寒冰曾经分析出以下5点原因。
1、经济模式只顾生产不顾消费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报导,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往往比西方贵。从北京的苹果旗舰店买来的笔记本电脑与在美国销售的机型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价格,比美国的售价贵了460美元。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一双耐克运动鞋在美国售价是165美元,在中国的耐克店里卖190美元。由中国工人组装的索尼平板电视在美国的百思买门店大约卖800美元,但在中国的知名电器连锁店,你得加上30%的价钱才能买到。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这真可谓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但对本国人民却不总是如此。尽管伴随着中国的繁荣,中国的消费开支一进在增长,但中国的经济模式基本上只为生产考虑,而不为国内消费考虑。
2、关联交易导致特殊“价格差”
乔新生在《上海商报》刊文说,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比在国内卖得便宜,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关联交易导致中国商品出现特殊的“价格差”。众所周知,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30%的外贸出口企业属于来料加工企业,40%的外贸出口企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企业实行的是“两头对外”的贸易政策———绝大部分原材料来自于境外;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到境外。这种特殊的外贸格局决定了许多外贸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本无法进入国内市场。当然,外贸出口企业并非不想在境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但为了规避中国的关税,这些外贸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的时候,拚命压低了价格,如果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外贸出口企业的关联公司无法从中获得足够关联交易利润,所以他们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这就是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价格比在中国境内价格便宜的根本原因。
3、中国市场交易成本巨大
其次,中国市场是一个条块分割的市场,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举例来说,一个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内超市,不仅需要缴纳入门费,而且要缴纳各种担保金。现在,中国大城市的超市绝大多数属于中外合资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企业,他们通过设置贸易门槛,限制一些企业产品在本地销售。企业要想进入他们的销售渠道,必须缴纳销售收入15%到20%的费用,这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根本无法承受的负担。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本地企业,也人为地设置一些贸易门槛,禁止外地企业产品进入本地销售。不少企业为了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不得不在销售方式和交易费用上做文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支付折扣、佣金,确保企业能够在国内形成销售网点。
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对零售市场的监管,禁止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收取入门费。于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型零售企业采取出租柜台或者生产企业自带营销员的方式,向生产企业转嫁销售负担。在这样的贸易格局下,部分生产企业不得不放弃国内市场,转而寻求外贸出口渠道。企业产品在国外销售虽然增加了运输成本,却可以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所以,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反而比在国内便宜。
4、国内贸易的金融成本较高
金融环境也是导致中国制造国外价格比国内便宜的重要原因。贸易大体上可以分为货物运送和资金结算两个环节。由于中国国内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不能按期结算或者赖账的现象较多,在中国境内从事贸易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银行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往往在资金结算方面打自己的小算盘,这就导致许多本来应该支付的货款由于金融企业的原因而被截留。
从事国际贸易虽然也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但是由于各国普遍遵守贸易协定和商业惯例,金融风险反而比国内贸易有所降低。从产业链条来看,由于外贸企业大多扮演加工者的角色,在出口贸易领域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换句话说,出口订单来自于国外,加工的原材料来自于国外,结算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金融环节的交易费用相对较小。许多出口贸易实际上是一些海外家族集团企业之间的交易,所以根本没有结算风险的问题。由于出口贸易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小,而国内贸易的金融成本相对较高,在客观上导致外贸出口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比在国内便宜。
5、特有税收体系和垄断抬高了价格
中国特有的税收体系也是一个原因。我国不仅颁布了“三资企业”法,而且针对“三资企业”制定了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措施。许多“三资企业”从事外贸出口经营,他们一方面享受中国境内的各项优惠待遇,另一方面通过关联交易逃避国家的税收。而内地企业既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各项优惠待遇,同时也不能通过关联交易规避国家税收,内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价格自然要比“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外销售的价格高许多。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是一种特殊的贸易歧视。此外,由于中国国内存在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现象,部分产品或者服务的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境外价格。
来源:NTDTV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