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8年:多数中国人仍不知真相(图)

作者:孙暐皓 发表:2017-06-05 08: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六四
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的学生们(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6月5日讯】“六四”28年了,回首当年新闻事件发生时的震撼,仍旧历历在目。

当年仅十岁,小学三年级。虽是支离破碎的记忆,但哼着“蒙上眼睛,就以为看不见......”的歌词,却仍能一字不漏的唱完。而经典的“坦克人”照片,更是深深烙印在当年我那稚嫩幼小的心灵里。

2010年代,我移居新加坡,因而认识了许多70后到90后的大陆人。有一年“六四”,应该是25周年吧,我在微博上仅写了一句对六四的缅怀与叹息,竟在不到一小时内,被中共网管删除。

突如其来的震撼,让我晓得,即使两岸气氛改变,对方仍是共产党。记者出身更让我难掩愤慨,随即截图并放到脸书上,显示共产党仍想粉饰太平的心。

新加坡的大陆人们,对六四冷感的回应

但没想到我同样居住在新加坡的“对岸同胞”朋友们,尤其是80后的朋友,纷纷群起质疑,他们的言论更让我惊讶:“六四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不信中国会发生这种事情”、“我们在中国听都没听过,台湾人提六四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原来,这世上仍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不知道当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那轰轰烈烈的一役。

我仿佛想要证明什么似的,开始激动地向每一个能接触到的大陆人,阐述当年的史实。而一个个冷感的回应,只让我更加的气愤。似乎在这新加坡的所谓华人圈子内,这远在1989年发生的事情,只有我关心,只有我激动,只有我依旧忿忿不平。

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一位来自吉隆坡的长辈来访,寒喧中不知为何,提到了我家族是中共眼中的“黑五类”,并透过文革批斗,导致我太姥爷(北方人称呼奶奶的爸爸)活活饿死在山洞里,还没有人敢去收尸的过往。

对方说,文革对于许多海外华人而言一直是个遗憾,但却是第一次听到受难者家属细细分享个中的悲哀。当时我并不难过,只是感慨近代华人历史,造就太多的悲剧,而资讯的匮乏,更让彼此之间有了不解与成见。

不同地区的华人,面对六四的矛盾与冷感

时间,和历史的诠释,总是一代复一代地更迭,历史的洪流塑造了不同华人社会的现状。不禁想问,现在又有谁真正在乎六四,真正在乎文革?

在目前中共政权的长期统治下,不用说,年轻一代多不知真相,或者完全不在乎;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文革与六四的记忆也多只存在长辈们的痛苦记忆里。

那么,在台湾呢?不少人会在6月4日这天换上脸书头贴“勿忘六四”,展现对中共集权统治的憎恶。但却也因部分人士对省籍的操弄,造成同样有着许多人,抱持着“与我无关”的态度:

以我自己为例,在台湾,我是所谓“外省第三代”,也是中共眼中的“黑五类”家族。我是台湾人,但我从祖父辈承接下来,对共产党的强烈愤怒与不平,却讽刺地被现今部分独派潮流中的“中国人(外省人)斗争历史与我何干”所屏弃。

甚至,最痛恨共产党的独裁压迫、不公不义,我却反而因为自己的血缘和乡愁,在台湾常被人贴上“亲中”、“媚共”的标签。

往前看:“亲中媚共”与否,别再用省籍出身来决定

说实在的,我确实在新加坡遇到北方大陆人,会自然有一种亲切感。甚至连新加坡人都不能明白,为何我对台湾小吃店没有兴趣,却对油腻咸辣的东北餐厅与山东饺子馆跃跃欲试。还有一次,当新加坡人要我这位“台湾人”指导他们正确的闽南语时,我只能对他们说:“我不会讲台语”,而让他们瞠目结舌。

这是不爱台湾吗?这是媚共吗?不,这无关政治认同,仅是出生背景与乡愁所致。我不会讲台语,但会跟山东/东北人讲那土到不行的家乡话,像是“各应”、“小样儿”等词语,那是我爷爷过世后许久不再听到的语言记忆,难道这也错了吗?

但如今,我已豁达面对。“六四”28年,我不再激烈要求所有大陆人都要明白这段过往;也不再急于证明自己虽是外省人,却比许多自称“爱台湾”的人还要不“媚共”,还要更痛恨中共的压迫。

因为时代会改变,人心也会改变。

或许,两岸和海外华人的年轻世代,不论原因,对于过往历史事件的“无感”,也是某种“往前看”的契机。两岸之间、族群之间的仇视,若因此朝接纳与合解的方向前进,省籍的挑动也逐渐不再有市场,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近代中国的变异,造成的悲剧还不够多吗?就让这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大江大海的一切恩怨情仇,停止在我们的世代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换日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