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腐剧,展现中共的深重危机。(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4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林中宇综合报导)22集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中国开播引发热烈响应,收视率高居不下。官媒热捧该剧,认为是因成功显示反腐。美国之音4月16日刊发何清涟撰写的评论文章,结合对两个关键词的分析指出,这部剧的要害不在于反腐,而在于展示了中国极其恶劣的政治生态。
何清涟开篇说,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不管尺度有多大,也不可能将2012年以来的中国反腐成果如实再现于银幕,比如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家那16亿钞票与传说中的巨大翡翠墙;不管如何编写台词,编剧都不可能去追问腐败的根源源自制度与中华文化。
文章认为,这部戏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政治资源”与“政治平衡”两个听起来冠冕堂皇的关键词,展示了中国极其恶劣的政治生态。
文章举例电视剧里反复提到“政治资源”这一概念,剧中汉东省公安厅长祁同伟,他评判别人在官场是否硬气时,喜欢用“他有政治资源”一词。他的老师、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一语点破:政治资源,即指政治靠山。
文章随后详解了这部戏通过高育良与祁同伟两个人展示了“政治资源”的重要性与代际传递关系。指出从江泽民时期起,中共中央及省级领导就是靠这个资源进入官场的。
何清涟揭示说,戏中高育良与其首席大弟子祁同伟的关系,反映了中国政治的两条潜规则:一是资源的代际传递,二是中共党内的政治帮派关系。
关于政治资源,何清涟指,如今中共官场中这“政治资源”,与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的“找靠山”、文革时期的“拉关系”(前苏联的“关系学”)、上世纪90年代一度引进的“政治保护关系”,说的其实是同一现象。
文章说,剧情进入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前妻欧阳菁被捕,“打破政治平衡”与“破坏改革的大好形势”这两个用语也随之出现了。
文章指出,所说的“政治平衡”,是指容忍腐败与互相包容。其真实含义是:各种“政治资源”垄断的权力类别不同,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权力领域,各方守着自己的地盘,不捞过界,心照不宣地利用权力享用公共财,即共同“闷声发大财”。
何清涟说,这种政治平衡在一级政府共事的同僚中极为重要,是官场利益集团“闷声共同发大财”的必要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闷声发大财”,正是江泽民的“名言”,江在2000年公开怒骂香港记者时曾爆出此言,教记者要懂“闷声发大财”。
何清涟文章最后说,《人民的名义》一剧的主题确实不是反腐,而是展示中国丑恶的政治生态。在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的倾力演绎之下,他们在划定的红线圈内,让观众在官员的官话、场面话中,看到了今天中国的政治生态。至于这种生态是怎样形成、是否能够通过反腐杜绝,已经超出了一部电视剧能够拷问的范围。
江泽民让腐败无解 中共本身邪恶
在美国之音4月13日“时事大家谈”栏目中,旅美资深传媒人士凌沧洲说,共产党集权体制本身就是腐败,《人民的名义》打动人心的绝不是丧事当喜事办这一点,而是丧事,也就是黑暗的本身。这部反腐剧观众的看点不在反,而在腐,在于腐败的本身。
尽管习近平上台以来强力反腐,但据反腐败监督机构“透明国际”今年3月份的最新调查报告说,中国有73%受访者认为,中共的腐败情况变得更严重了。
美国学者魏德按(Andrew Wedeman)上月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观点认为,中共有一种贪腐的文化,腐败已经成为中共官场中无处不在的病状,这不是一个行政命令或是反腐运动可以解决的。
魏德按说,2002年,江泽民用“三个代表”将这些经济新贵们纳入政治体系,滋生了“腐败文化”,这样的腐败文化最终会拖累经济的发展。
《看中国》网站3月25日有署名文章认为,中共本身是邪恶的,当政者若不弃之,任其破败的体制仍旧运转之下,自然会产出更多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