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辨析(图)

作者:李晓径 发表:2016-09-05 2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天下家国根本在于修身。(网络图上)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后汉书·陈蕃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乱草丛生又肮脏。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治理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引以为奇。

而清朝文学家刘蓉,在散文《习惯说》中记述了他年轻时的一件事。原文如下: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年少时,在堂屋的西偏房室内不显眼地读书。低头读书,仰头思考,如果思考不明白,就站起来围着房间转圈。室内有一洼地,有一尺长,蔓延的时间长了。每次踩在上面,苦于脚要绊倒。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没什么不适了。有一天,他的父亲来到屋中,看到后笑着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于是命小童取来土铺平了洼地。后来刘蓉再踩在上面,忽然惊起,以为地突然隆起了,低头看到地很平坦,已经被铺平了。既然已经恢复原状了,过了许久之后又安然了。

唉!学习中的人比这还要严重啊!脚踩平地,不能适应洼地,等时间长了,洼地若变成平地,由于使它时间太久了的原故,反而阻塞不安。所以君子治学,贵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谨慎啊!

刘蓉和陈蕃的故事情节不同,但道理相似。至于后人归纳出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更加通俗易懂了!

一屋之内可修身

一屋之内,可修身,可齐家。所谓修身,就是要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也就是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要愁别人不知我,只愁我自己无能。

《列子》一书记载,楚国的令尹,也就是宰相,叫詹何。有一次楚庄王问詹何,说:“国家应该怎么样才治理得好呢?”詹何回答:“臣只明白治身,不明白治国。”楚庄王说:“我现在能够祭祀宗庙和能够拥有国家,极愿意学到怎样保持宗庙、巩固国家的本领。”詹何回答说:“我还没有听到过身心修养好了反而国家混乱了的,也还没有听到过身心修养不好,反而使国家治理了的。所以根本在于修养身心,也就不敢向您说些细枝末节的话。楚庄王说:“好啊!讲得很有道理!”

一屋之内可齐家

“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整治家政,使其家中成员亲爱和睦。齐家不单指成家,结婚不单是二个人的事情。人有六亲,任何一方不能以礼相待,都不能使家庭和睦。六亲的说法不一,简单说有父母、兄弟、妻子,后来延伸到父子、兄弟、姑姊(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姻娅(夫的家属)为六亲。甚至包括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从母,语出《尔雅·释亲》:“母之姊妹为从母。”

《尚书》记载的虞舜是一个穷困而位低微的人。但是众人把他推荐给尧帝。四方诸侯之长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令两个女儿嫁给虞舜。告诫舜“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舜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

三年后,正月的一个吉日,舜终于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