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贬的张九龄有何风度 让玄宗如此难忘?(图)

作者:乙欣 发表:2016-08-30 0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张九龄被赞誉为开元宰相,任官高洁得好评。(看中国合成图)

接续〈“唐诗三百”第一首之所以是感遇的理由〉一文。

直相张九龄

谈诗前,约略论及作者本身的生命历程吧!张九龄被赞誉为开元宰相,任官高洁得好评,所以我们得了解他为政时的一些小故事,如此方能知悉被贬谪后的张九龄,应该是怀着什么样的心境,创作了《感遇十二首》的。说也奇怪,张九龄虽遭唐玄宗贬谪,但是却让玄宗对他念念不忘,他究竟有何人格魅力?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人,世称张曲江。根据《旧唐书・卷一百三》记载:“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应举登乙第,拜校书郎。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迁右拾遗。”张九龄小时就被预言了日后的成就不凡,果然,他成为了开元名相,被誉为“曲江风度”。

言必謇谔,心怀忠诚

张九龄任官匪躬,上谏必吐謇谔,一心向君王、一心为国家。《资治通鉴》即给予“张九龄尚直”的评价,甚至有如此记载:张九龄在担任归谏朝政缺失的左拾遗时,见到姚崇(原名姚元崇,后更名为姚元之,再改为姚崇。历任三朝之相)甚得玄宗信任,即书信一封,奉劝姚崇远离谄媚阿谀之辈,提拔纯良质朴有才能者,并说明自己对于那些见到姚崇手握大权,就延颈企踵地亟欲攀附,即使身怀才华,亦让他感到过在无耻。看到张九龄这个历史故事,你觉得他具备了什么样的人格特质?这样正气凛然的人,文献上当然不可能只存载这一个小故事了。

根据《旧唐书・卷一百三》载:“天长节(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农历八月初五)时,百官纷纷献上奇珍异宝以表示庆贺,唯独担任中书令的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述前古兴废之道,玄宗虽对此表达了赞赏,却也感到十分惊奇。”《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四》亦载:“秋,八月,壬子,千秋节,群臣纷纷献上宝镜。张九龄却认为以镜自照能见外形,以人自照则见吉凶。为书五卷,称为《千秋金镜录》,里面道述了前世兴废之因由,玄宗则给予褒奖。”

张九龄还因为看清安禄山反君的野心,曾提前劝告玄宗。另外,他见到城府深的李林甫引荐牛仙客,竟然数度直言上谏:“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就这样,出现了事理上的答辩,玄宗再怎么惜才,还是免不了己见被一个臣子否决后的怒火中烧。

直臣风度,多年不忘

从这些历史记载,不难看出张九龄任官时的心境。他若非怀着忠君爱国的诚恳,面对掌管生杀大权的玄宗,怎敢再三提建言,甚至是为了朝廷,无不尽言。张九龄如此行为,口蜜腹剑,喜欢阴中伤人的李林甫当然是恨得牙痒痒,因为李林甫早已因为自无学术,而相当忌妒张九龄的能力。于是,性格正直的张九龄自然受到李林甫、牛仙客等奸臣的排挤。最后,张九龄被贬谪到荆州,担任荆州长史。

在开元二十五年(737),被张九龄举荐成为监察御史的周子谅,私下向御史大夫李适之提出建言,传达了对牛仙客滥登相位的不满,不料李适之转呈给玄宗时,玄宗大怒而杖责且流放了周子谅。触怒帝王的周子谅,自然是牵连负累了推荐者张九龄。

虽然,张九龄遭贬谪,不在朝廷之上。但玄宗依然惦记着他的风范,不然不会在宰相等重臣引荐公卿时,必定加上一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玄宗应是多少觉察到“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吧!张九龄终究是没能再回到君王身边了,否则文献上还不再添几则明臣之谏吗?天子失了他,命运当然就不同了。多年后,当安史之乱发生后,仓慌失措的玄宗想起张九龄的先见之明,已是后悔莫及,痛哭流泪之余,只能遣人至曲江祭拜,厚恤其家。

政治上这样杰出、敢言的张九龄,文笔究竟如何呢?

读了《张九龄文集》的刘禹锡曾言:“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虽被贬至不毛之地,虽有拘禁之思,却依旧能执笔藉物托讽,一展诗人之态度。

想必,蘅塘居士就是在读完《感遇十二首》后,生发深切共鸣,爱不释手,决定《唐诗三百首》的首位非它莫属!

或许,我们在了解张九龄的历史事蹟与吟诵完《感遇十二首》后,亦只会叹道:莫怪乎,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待续)

参考资料

一、网络资料

张九龄、孙洙、千家诗(维琪)

〈唐诗的味道(1):读《感遇。一》有感〉(正见网)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12)〉(书摘天下)

《旧唐书》、《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画)

萧让〈“风度得如九龄否?”——闲话唐代宰相风度〉(国学网)

杨贤洲〈品读刘禹锡流寓朗州的诗〉(常德诗词网)

方遥〈【悦读唐诗】张九龄.感遇(其七)〉(大纪元)

二、书籍

邱燮友《新译唐诗三百首》(台北:三民,2000)

 

相关文章

“唐诗三百”第一首 之所以是感遇的理由

人生“感遇”: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感遇”译趣:诗之精华 吐露至诚至精

“感遇”译趣:张九龄高洁不再?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