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富贵不过五代”的解读(图)

发表:2016-07-19 2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孔子百世可知。(网络图片)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完整的说法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说,富贵浮华,转瞬即逝。

追根寻源,《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天下有道,制礼作乐,军事征伐,由天子作决定;天下无道,制礼作乐,军事征伐,由诸侯作决定。由诸侯作决定,大概传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由大夫作决定,传五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由卿、大夫的家臣来掌握国家的命运,传上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不会落在大夫手里。天下有道,黎民百姓就不议论朝政了。”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三桓:即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叔孙氏,孟孙(即仲孙)氏。

这三家一直掌握鲁国政权,到鲁定公时,曾出现“陪臣执国命”( 所谓“陪臣”,简而言之就是臣子的臣子。)的局面,三桓势力一度衰弱。因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

公元前608年,鲁文公死,大夫东门遂(襄仲)杀嫡长子子赤而立宣公,掌握了鲁国政权。宣公死,政权实际上落在季氏手中。到孔子说这段话时,已又经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到鲁定公,共五代。

公元前591年,鲁宣公死,季文子驱逐了东门氏,此后,由季氏为正卿,掌握了鲁国政权。从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到孔子说这段话时,正为四代。

孔子因此告诉冉有、子路,依据历史规律和富贵不过五代的道理,三桓的子孙——就是季家三兄弟的问题,马上要出来了,不必等到出兵去打别人(季氏将要讨伐颛臾),本身就要垮了。

责任编辑:李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