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前几个礼拜,宝贝女儿原本要跟着学校的篮球队到丹麦出赛,但到了学校,才发现自己没带护照。
是的,我“没有”帮她整理行李,当然也没有“帮她”把护照放进去包包,女儿已经12岁了,我们家除了一岁的弟弟之外,没有人会帮另一个人整理出游的行李。前一晚问了她几次“东西都带齐了吗?”,她说了“应该是”,我就睡我的觉去了。
当她打电话回来,尝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总教练却说“不行!”,就是无法随队同行的时候,我听得出来她都要哭了。
她是队上的主将,也是最高的中锋,所有队友都非常难过她不能一起去,除了可惜她不能参加,更担心校际球赛的结果,然而总教练很坚决地说不行!
没有带护照,就是不能随队出赛。我们尊重总教练的决定,我相信,教练是很有带队原则的,不只因为要赢球,更重视球队的纪律与规则。
然而,当然现场我们大家还是希望有挽救的方法。是不是我赶快送过去?是不是真的一定要护照才行(因为是在欧洲境内)?孩子们想了很多可能性,希望说服教练让“主将”能够随队同行。然而,教练还是说:“你忘了带护照,就是没办法!”。
最后,当她确定自己无法随队出赛的时候,她再次打给我告知这个结果。接着,问我说:“妈,我今天可以请假吗?”
听着她努力撑著不哭出来的声音,我知道一向都笑口常开、云淡风轻的女儿,这次真的是很震撼也很难过。自己没带东西事小,但因此影响了球队,对很重视朋友和团队荣誉的女儿实在是很难受的事。
我停顿了那么0.0001秒,缓缓地跟她说:“回家来吧!”
我们家一向是不随便请假的,女儿也清楚。特别是到了德国之后,连“睡晚了妈咪开车送去学校”的一点小小例外也没有了,在这边的学校生活,基本上她是完全自立自强的。我知道如果跟她简单说一句“妳已经在学校了,去上课吧!”,她不会说第二句话,挂下电话(擦干眼泪?)就会去上课的。如果我希望她“彻底学到教训”,这应该也是很“虎妈”方式的一种。
然而在那挣扎的0.0001秒里,我想着电话那头宝贝女儿忍住不哭的神情,想着~这时候“如果是我”,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
宝贝女儿一进门,我给了她一个很大的拥抱,看到她眼眶是红的,我说:“妳哭了吗?”,她点点头,她哭着一路跑到车站。弟弟看到姐姐,开心地爬过去张开双臂要姐姐抱抱,女儿马上破涕为笑!
她说:“妈,我真的该改改我的两分钟记性!”
我说:“是啊!真的好可惜。妳们球队很可能会输球耶!而且妳也很期待对吗?”
她说:“是啊,我还买了一堆零食(笑)!”
那天,我们就像寻常的假日一样,出门遛弟弟,一起煮饭吃饭。
看来轻松,但在出赛的整整两天,她随时关注著球队的状况,晚上还跟队友通话。恩,球队这次大输了20分…。
谢谢总教练,没有因为“求胜”而通融,而狠心地让孩子的一个“疏失”成了一次遗憾,却从一次遗憾中学到更多。这是一个“教育者”该做的。
在还没来到德国之前,我的确是个会帮忙准备这、准备那的妈咪,而且若是孩子有什么疏忽,也觉得是我的责任。虽然每个妈咪都不希望孩子成为“妈宝”,但这样的“认真”却让孩子习惯依赖,少了什么总觉得“你怎么没有提醒我?”,妈咪我也常觉得身为父母的压力颇大。甚至,这次当打电话回台湾,家人知道姐姐没能随队出赛的时候,还小小责怪了妈咪我!“你怎么没帮她看?她才12岁!”
然而姐姐从这边的老师和同学身上看到的是:学校事,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她完全没有像过去一样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反而回家劈头就是骂自己的坏记性!而这边的父母,不会因为孩子忘了带文具或午餐而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没带,就自己想办法处理(向同学借或者问问老师),没办法处理,就硬著头皮上课。老师不会因为学生没带什么而生气发飙或处罚,反而就继续班上的活动,让没带足东西的同学自己看看能否应变。能够,很好!欣赏你的应变能力。不能,那也没办法。这,还真的是“理性”的教育。
现在,妈咪我也淡定许多,也努力改掉了自己过去“太认真当妈”的习惯。让孩子从“结果”中学到,比我们耳提面命~甚至帮忙瞻前顾后,要来得快速有效多了!而且,也让当爸妈,不需要这么多的唠叨。有时从旁的心理支援,反而更让孩子感动。
此刻,姐姐从荷兰鹿特丹随球队出赛结束,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次,她没忘了带上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