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私立学校的学生。
在德国,为什么有些学校学生邀请别人过生日是个时尚,而有些学校就不是呢?因为我儿子先后经历过这两种不同的学校,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仔细挖一挖,居然发现这里面还有深层的社会原因。儿子三年级时,从公立小学转到了一所私立小学,比他小两岁的妹妹也在这所学校上学。撇开其它方面不说,我发现这两个学校的学生过生日有一个很大不同。
我儿子上的那个公立学校里,邀请同学们一起庆祝生日的小朋友比较少,即使邀请,参加人数也不多。而这所私立学校的学生几乎所有人都邀请小朋友过生日,而且发一堆邀请信,一大帮小孩子在一起玩个痛快。
女儿因为是从学前班就在那里上的,小朋友们之间情谊不浅,所以一年要参加将近十个生日庆祝会。儿子因为是中途插班进去的,所以收到的邀请没有那么多,但一年也得有四五个。
当然私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之间肯定也是有差别的,不能以一盖全。这里只是拿这我家孩子经历过的两个学校做个对比。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邀请十几个小朋友去哪个游乐园玩,或者预定博物馆专门给小孩子们涉及的生日派对活动,外加蛋糕,饮料和一顿正餐,二三百欧元一下子就出去了,公立学校的父母未必有这个心思为孩子花这份钱。
也的确如此,儿子上的公立学校的家长们中没有一个是身居要职的。而这个私立学校,女儿班上20多个孩子,家长里有四位律师,还有两位在知名跨国企业管理层工作,N个人在银行系统工作,其他人有在小公司当老板的,也有在大公司做职员的,普遍来说手头比较宽裕。
时间长了,我慢慢琢磨出点味道,其实这里面还不仅仅是个钱的问题。孩子的生日派对,是家长们社交习惯的一种有意无意的延伸。
德国一小学的课堂上。(以上均为网络图片)
这家私校的家长们特别爱聚餐,一个月一次,就在学校旁边的希腊馆子里;家长会后有时候也一起去吃饭。要知道,儿子上公立学校时,家长们从来都没有组织过出去吃饭。
聚餐时看似闲聊,其实信息量巨大,学校里的事,社会上的事,各行各业工作上的事,他们还和我聊中国的政治经济时局⋯⋯渐渐的我明白了,这哪里是简单的聚餐,这就是他们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人脉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眼界就是这样开阔的。
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功利地把认识的人当作提供信息的工具。和他们一接触就能感觉到,他们头脑开放,真的是对什么都感兴趣。他们并不刻意从谈话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这只是他们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副产品而已。
当然聚餐是需要有经济基础的,每次20欧元左右,虽然不多,但架不住经常举办。公立学校的家长们量入为出,自然不愿意出这份闲钱。但话说回来,也有一些便宜的餐馆可以聚会啊,问题关键大概在于,是否希望了解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事情?这个愿望是否那么强烈?
这么一观察,我就琢磨开了,家长的行为模式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影响着下一代,我孩子们上的这所私校的家长们给小孩子开生日派对,说白了就是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人生中的社交第一课。
从一开始的如何写邀请卡,如何在Amazon上建立一个礼物清单,再到如何接礼物,小朋友们走的时候,过生日的小朋友要一一告别,而且送一个装着甜食和玩具的小袋子以表示感谢,等等等等,从六岁开始就要一一操练起来了。
总听到有人提到“打入德国主流社会”,想想看,还真的有不少学问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