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于学者 学无止境(图)

作者:李晓径 发表:2016-03-30 1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志于学,学无止境。(网络图片)

古人云:学无止境。爱因斯坦曾对此做出物理上的解释。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

优雅的学习

有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古老的观点,在封建社会,下层人物才学艺,技艺只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是工匠的职业,不能登大堂之雅。用在现代社会主要指一是年龄增大后记忆力明显减退,记不住事,就学不下去。二是有脸面的影响,没有学习的氛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时期精力旺胜是一个优势,其实更重要的是分心事少,故能用心专一。其实半路出家颇有成就的人也很多,有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才有时间学书、学画,他们出于兴趣和精诚,同样是用心专也。

有时觉得一首诗写得还可以,可是经年之后回头再看,原来竟有不尽人意之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杜甫晚年表达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对于文章的得失,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孔子《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韩婴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经学家,西汉今文《诗》学中“韩诗学”之开创者。韩婴在西汉文帝时拜为博士。汉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的太傅。汉武帝时,曾与董仲舒论辩于汉武帝前,史称“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说他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汉书·儒林传》)韩婴却在《韩诗外传》中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这样看来,学习不只是物理上的需要,也是生理上完全能够做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为大学之道,可以理解为做学问的道理。“日知其所亡”,每天学习自己所不知道的新知识,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有人解释说,学习与做人,这就是生命的过程和意义。孔子十五岁已经下定决心愿意这样学习过一辈子。到了三十岁,对学习的心得已经能有卓然而立的成就了。平心而论,孔子能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难道不是他有志于学才能达到的吗?常人即使过了而立之年、不惑乃至古稀之年,也不见得有这样的修养和境界啊!

学不可以已

荀子著名的《劝学篇》,娓娓劝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照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朗而行动没有过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