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雨本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网络图片)
风和雨本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种浪漫。中国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雨天就是大家休闲的日子。尽管现代人由于忙于生计,心情浮躁,对于看雨、听雨、赏雨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但是如果这世界上终年无雨了,那该是多么枯燥和无聊啊!在濛濛细雨中独自一人行走而不打伞,是我生命中最惬意的时光;在瓢泼大雨来临不能出门之际,沏上一杯热茶后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是我生命中最轻松的日子。“晴耕雨读”,这一句看似平凡的成语,却隐藏着深刻的内涵。闭目默想,让自己的思想超越时空,我才渐渐领悟到这四个字所包涵的人生智慧。
“晴耕雨读”一语取自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凤翔轩》:“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中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晴耕雨读”的意义在于晴天外出耕作农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读诗书,充分珍惜时光丰富人生,这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是后人的楷模,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生活与处世的方式也让后人获益匪浅。诸葛亮在离世的前一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遍读中华史书,深感这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最著名的家训之一,也是最精短的家训之一。《诫子书》融汇了一代高人的心血与智慧,并对诸葛世家影响深远。综观《诫子书》,寥寥八十余字,所谈都是“修养”二字。修养的对象,一则为身,一则为心,亦即修身养性之谓。身与心的关系在于:心变则必身变,身变则未必心变,然而心的历炼首先从身的历炼开始。修养的目标,入世则建功立业、济世利人,出世则入道得法、返本归真。诸葛亮本人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他鞠躬尽瘁,死后而已,为后世树立了“大义”的标准;知天命而尽人伦,怀大志而拘小节,由儒而道,自在道中;《出师》二表动天下,七擒七纵展大略,他非凡的智慧与才能在三国鼎立争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当读到“晴耕雨读”这个成语时,我的脑中就会勾画出一幅美好的图案:在一条清溪的两旁,三、四间茅舍,五、六棵垂柳,烟雨朦胧中,陶渊明那样的文人志士就坐于窗前读书诵文,陶醉在文海,遨游在诗林,其乐无穷;或是在艳阳高照之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处炊烟嫋嫋,果香四溢,鸟在万里碧蓝的天空,人在千波浩瀚的翠绿中,春种秋收,一副幽闲自得超然脱俗的世外桃源生活;这样的生活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浓郁的乡土气息,使人感到十分的悠闲,万分的温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然而,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变化,这苍茫宇宙之中总还存在着许多恒古不变的运行规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来说似乎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选择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却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短暂的人生中,无论天晴或下雨,都能主动的把握人生,乐观豁达的积极修行,有松有弛,进退有度,那才是大智慧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