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豪——苏东坡。(网络图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自从二十四岁步入仕途以后,就被卷入了上层士大夫激烈的党争之中,历经宦海浮沈。先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最后又被远谪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次年死于常州,卒諡“文忠”。
苏轼在文学创作各方面都有很突出的成就。词开豪放一派,“自是一家”。然而读词人为苏轼绝倒的,却绝非仅止“大江东去”或者“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样的豪放词句,其婉约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世代传诵的佳作。
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真挚的思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词调名。这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词题,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即1075年,正月二十日夜是具体做梦的日子。题为记梦,实际上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沈的思念,以及永不得见的哀痛。
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貌美,知书达礼,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王弗刚嫁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及其他书,她都约略知道。二人情意弥笃,恩爱有加。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乡。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
二、“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分上下两阙,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
(一)上阙写十年相思之苦及死别之痛
首句单刀直入,为全词奠定了伤感哀痛的基调。“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对于短促的人生来说是一段不短的路途,十年的时光不仅没有冲淡苏轼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反而愈来愈浓烈。一句“两茫茫”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两”字很自然地关合了双方。十年中词人日夜思念妻子,却对她的一切不得而知。而词人在痛苦的哀思中,也分明感受到了妻子在冰冷地下对自己同样的无穷思念,二人一样的杳无音讯,一样的痛彻心扉。这种无中生有的假设,更显出他们生前的幸福美满和相爱之深。
“不思量,自难忘。”此句单写诗人。“不思量”,不去思念,不去盘量,看似无情却暗隐深痛。不思量是因为思量让人难以忍受,词人虽极力排遣“思量”,但思量却总是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出。千般深爱,万缕哀思深藏于心,解之不开,挥之不去。一声“自难忘”直接表达了作者直抒胸臆、自难忘怀的哀思。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写二人距离之遥。诗人此时在密州,亡妻之坟在四川,二者相隔千里之遥。“坟”前着一“孤”字,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对妻子孤寂的感受。而“无处话凄凉”,一则说明夫妻阴阳相隔不能相见,妻子不能向夫诉说是凄凉,而丈夫不能听妻诉说也是凄凉。此句关合二人,这种凄凉直承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让人读来心沈气闷,不能舒张。二则是在该句中词人似乎有一种错觉,不能话凄凉是因为二人相隔千里,如果近在一处,自己还可以到坟头向妻子一诉苦衷。这种不可能的假设,让人读来更加唏嘘感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阴阳异路,怎能重逢?但退一万步说,纵然有一天超越了生死,词人与爱妻突然重逢,面对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自己妻子还能认出吗?这是词人在向妻子诉说自己的凄凉。由此可见,王弗不仅是苏轼生活中的伴侣,还是他精神上的安慰。时年苏轼仅四十岁,为何未老先衰?妻子的死别是一因,仕途坎坷、遭际不幸是二因,于是心情郁闷的作者年纪轻轻就“尘满面,鬓如霜”了。
(二)下阙写梦中的情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必然幻化。“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写出梦境的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世间的阻隔。“忽还乡”写出了词人对亡妻的千般思念、万种渴盼“忽”然间成为事实,悲中寓喜,表达的感情却分外凝重。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使梦境带有实感。梦中还乡,映入眼帘的是自己小屋的轩窗,爱妻正静静地临床梳妆。诗人偷偷地窥视着、欣赏着,爱意在小屋中弥漫洋溢。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相信这样的场景已深深地印在了诗人心中,以致相别十年后,又自然地闪现于诗人的梦中。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默默凝咽。一句“泪千行”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但当年的美好情景现已不复存在,将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梦也让人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写出了梦后的哀思。黄粱美梦是短暂的,苏轼涕泗滂沱的梦也是短暂的,但梦醒后的哀痛却是永久的。“料得”是推测之词,语气却十分肯定。漫长的十年,年年复来,既指过去的,也指未来的无尽岁月。“肠断处”既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也指词人亡妻的墓地。该句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使全诗浑然融为一体。而“明月夜,短松冈。”是肠断处的具化。“短松冈”是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苏轼兄弟曾亲手在父母坟前遍植松树。梦醒后一切化为乌有,亡妻仍在千里外的松冈之下长眠,于是词人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巨大悲哀。其凄凉之意,萦回不绝。
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艺术特色
(一)时分时合的结构特色
词人思念亡妻,同时设想亡妻也在思念自己,这种情感特征,决定了该词采用将自己与亡妻时合写、时分写的结构。上阙起笔“十年生死两茫茫”关合双方来写;“不思量,自难忘”落笔到自己一方;“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合写双方。“纵使相逢应不识”分写亡妻;“尘满面,鬓如霜”分写自己。下阙也运用了这样的手法。时分时合,时虚时实,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既写出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也写出了两人对爱情的生死不渝。这种爱情超越了时空,亘古回响。
(二)真朴的细节白描
这首纯情的婉约词用白描手法来表现内涵十分丰富的生活细节,是其具有魅力的重要原因。“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自己的容貌特征。尘土满面,可见其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之状;两鬓染霜,可见其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通过容貌能想见其经历,这是白描以少胜多的妙处。“小轩窗,正梳妆”这两句写梦中所见,但这一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是苏轼夫妻十年恩爱生活的提炼,凝聚着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恋。临窗梳妆这一人物动作本身并不具有情感意义,但一经诗人提炼就成为意蕴丰富的情感语言。
(三)用语明白如话
诗人表达得感情冷涩凝绝,声声幽咽,让人艰于呼吸视听,压抑沈重,但用词却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死别,生死永诀、幽明路隔,二人都茫然不知对方,悲苦之情笼罩全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时间之久,千里空间之遥,于时于空都无相逢的可能,凄凉之情无处诉说。“纵使相逢应不识”却缘于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诗人不用典取胜,不以词生色,纯用平常语出之,然一字一泪,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浸着血泪,能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感受到诗人对亡妻倦倦不已的思念。
责任编辑:云天月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