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传奇――莨绸(香云纱)

发表:2015-10-05 02: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莨绸是中国丝绸的一个传奇,至少拥有五百年的历史。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香云纱”,又因其手感清凉爽滑,摩擦时有窸窣声响,人们也称作“响云纱”。然而,拥有如此美丽的名字的莨绸,却是得之不易。

薯莨

制作莨绸的材料为薯莨,又称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染布薯等。薯莨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其块茎肉质肥大,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疣状突起,表面棕黑色,新鲜采割时会流出红色的黏液,可用来染制物品。古时候,古人已经开始以薯莨在制作物品了。

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载:“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闽、岭人谓之余粮。《本草》禹余粮注中所引,乃此物也。”从这段记载,我们可知,当时南人已经开始以薯莨染皮制靴了。明代《本草纲目・草之七》亦载:“时珍曰︰赭魁闽人用入染青缸中,云易上色。”

古老莨绸

明代永乐年间,广东就开始批量生产莨绸并出口。此后数百年来,莨绸一直由民间手工生产。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昂贵且时髦的衣料。到了1994年,中国只剩下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厂在延续莨绸的一脉香火。

莨绸的制作

制作莨绸,需要经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封莨水、煮绸、反复封莨水、用莨水煮绸、过河泥、水洗等多道工作程序,且至少需要十五六天,才能够完成。而完成之后,仍要存放三至六个月后,方可裁莨制衣。

晒莨的过程,四个因素不可少:薯莨、河泥、草地、阳光。然而在晒莨的过程中,阳光的作用极大,因此得特别注意天气对于晒莨的影响。

每年七月至八月上旬,由于日照强烈,气温过高,所晒丝绸会变硬发脆,因此不宜开工。十一月后,北方干燥的季候风南下,也不宜开工晒莨。

适合曝晒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至七月初,以及八月下旬至十月底开工,只有这两个时期的阳光强度适合晒莨。因此,莨绸生产者几乎都是起早贪黑地劳作。

季侯日照造成的限制,让这种只能在夏季、秋季的短暂阳光下,曝晒而得的布匹变得特别珍贵。

责任编辑:予欣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