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0年 神秘异鹦鹉螺又出现了(组图)

发表:2015-08-29 21: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时隔30年神秘异鹦鹉螺又出现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生物学家时隔30年再次发现一种罕见的鹦鹉螺——异鹦鹉螺(Allonautilus scrobiculatus),引起世界关注。

据《探索》(Discovery)8月27日报导,此次再次发现异鹦鹉螺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生物学家彼得·沃德(Peter Ward)说:“以前,有两个人看到异鹦鹉螺。一个是我的同事,布林茅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的布鲁斯·桑德斯(Bruce Saunders),另一个是我,我是在桑德斯之后的几个星期时看到的。”

沃德直到今年7月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再次见到这种已经有5亿年历史的美丽生物。

异鹦鹉螺是一种鹦鹉螺(Nautiluses)。鹦鹉螺的外壳绚丽多彩,通常长有一个光滑的螺旋形外壳,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鹦鹉螺的壳可以长至约30厘米大。鹦鹉螺有很大的头部,很多的触须,触须数量可达90根。鹦鹉螺是食肉动物,在深海生活。

异鹦鹉螺神秘匿迹30年

异鹦鹉螺与其他种类的鹦鹉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外壳不是那么光滑。而且沃德说:“它有厚厚的、毛茸茸的、粘糊糊的壳。我们第一次看到它时,都感到很吃惊。”

但异鹦鹉螺自1984年被发现后,再未被沃德等人见到。于是,沃德和其他研究者尝试在Ndrova海岛水下152.5米~396.5米(500~1,300英尺)深的水域,使用鱼肉和鸡肉诱饵的方法招引异鹦鹉螺,并用水下摄影机进行12小时的监视。

沃德说:“我们从2011年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今年,有30多人来做这件事情,每天我们用8倍快放,查看前夜的摄像。不断有让人惊呼的发现(但仍未见异鹦鹉螺)。”

不过,直到今年7月,才看到一只异鹦鹉螺出现了,随后又出现一只。两只为了争夺诱饵而互相厮打,直到一只取胜。沃德说:“这只取胜的异鹦鹉螺用尾巴不断击打诱饵,持续两个小时。”

沃德表示,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存在5亿年之久,但基本未发生变化。他希望以后多次见到这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异鹦鹉螺,以便进行更多研究。

神奇鹦鹉螺的启发

鹦鹉螺长有美丽的外壳。其切面呈现优美的等角螺线,而等角螺线本身为黄金比例分布,蕴含大自然的神秘色彩。黄金比例又称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名词,表示两条线段长度比例约为1.618时,其分布排列组成的形状最为完美。


鹦鹉螺贝壳的美丽螺旋是由黄金比例线段排列组成(图片来源:fotolia)

这种比例概念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和使用。如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其立面高与宽之比为黄金比例。


星系中存在的“黄金比例”(图片来源:NASA)

资料记载,美国曾模仿鹦鹉螺的浮沉排水方式,于1954年设计和制造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该潜艇与普通潜艇相比,外壳更坚固,可在150米以下的深海中行驶。

鹦鹉螺长有独特的眼睛。其眼睛没有晶体,仅为物理学所描述的小孔成像眼。因此,进化论者认为这种5亿年没有进化的鹦鹉螺是进化论不可逾越的难题。按照进化理论,鹦鹉螺已经有了视网膜,仅仅缺少“等待进化出来的”的一个晶体。但是,5亿年的时间里,却未如达尔文主义者所愿,始终不“进化”。

而且资料记载,达尔文自己曾直白地说:“眼睛有调节焦距、允许不同采光量和纠正球面像差和色差的无与伦比的设计。我坦白地承认,认为眼睛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假说似乎是最荒谬可笑的。”后来,他表明自己的想法:“到目前为止,每次想到眼睛,我都感到震骇。”



责任编辑:陈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