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否可以改变?如果可以,要用什么方法去改变呢?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其实,它针对的是“十恶不赦”“无恶不作”以及某些“顽固不化”的人而言。在理解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性格。心理学把性格定义为: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我们一般认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在行动上必定是勤劳的;反之蔑视劳动的人必然是懒惰的。因此,勤劳和懒惰就成为性格特征。我们人对现实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待社会、他人、事物和自己等各方面。因此,正直或阴险、诚实或虚伪、节俭或浮华、谦虚或傲慢、勇敢或怯懦等等,都是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性格一经形成之后,就比较稳定,也正因为稳定才能突出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和风格。由于环境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变化,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青少年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性格,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就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了解了人的性格特征对于塑造人的性格和转变人的性格有其深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作为父母或老师必须掌握的知识。性格特征的范围很广,凡是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本质特征,只要影响到一个人对现实的举止态度,就都属于性格特征,其中意志的特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日常所说的性格坚强或软弱,主要是指意志特征而言。性格特征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例如,正直、诚实、积极、勤劳、谦虚等,相反的就是圆滑、虚伪、消极、懒惰、骄傲等。另外就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例如,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等。相反的就是易受暗示性、冲动性、动摇性,优柔寡断等。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例如,热情、乐观、幽默等,相反的就是冷淡、悲观、忧郁等。第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例如,深思熟虑,善于分析与善于综合以及与此相反的轻率、武断、主观自是等。当然,在具体的人身上,各种性格特征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起来的。
父母或老师要了解孩子或学生的性格,只能通过他们的行为,才能了解。例如对于同样刺激的应答,A和B的应答方式,就各不相同。A在气愤之下,可能采取攻击性的行动,而B因恐惧而采取逃避的行动。从A和B的不同行动来看,才会了解A和B的不同性格。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听其言、观其行。
性格不是象顽石那样固定不变的。不可否认我们的性格具有遗传因素。性格与比较固定性的身体不同,富有显著的可变性。如果人的性格终生丝毫不发生变化,教育这种社会活动就无有存在的价值了,作为转变性格的“修养”也不复存在了!不良性格的改变,其秘诀就在于“行动”。行动转变性格。
(“性格在行动中转变”另述)
扬子江更多故事请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