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为什么总跟着我们?
【看中国2015年08月05日讯】北京赢了,击败阿拉木图,拿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但是,批评者说,这不过是在人权纪录值得质疑、两个都不民主的国家之间作出的选择。上周奥委会宣布北京获胜之前,BBC记者沙磊去张家口附近的滑雪度假村转一转,受到非同寻常的礼遇。
这样的欢迎,恐怕和奥林匹克提倡的“开放”精神不大相符。
北京西北240公里(149英里)的崇礼滑雪度假村,三辆车窗贴膜的神秘黑色轿车紧随其后、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事实上,我们抵达之前很久,他们已经在跟踪我们了,好像知道我们就要来了一样。
我们驱车登山,他们紧跟在后面;我们停车和安装新缆车的工人交谈,他们也停车在附近观察。我们起步返程,穿过北京2022标语横幅随处可见的小镇,他们也踏上归途。
就这样,整整一天。我们停车,他们停车;我们启动,他们启动。
我们拍摄建筑工人铺路,他们停在不远的地方;我们停车吃饭,餐馆对面小巷里露出头角的车轱辘是不是他们的前轮呢?是的,一点没错。
北京成功拿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
缺水?
当然了,在中国,审查外国记者并不罕见。但是,现阶段,(我们这次遇到的)这样程度的审查通常都是留给那些政治敏感的故事。你可能以为,我们去个滑雪度假村作例行报道应该不包括在其中。
北京非常明白,申办2022冬季奥运会受到强烈批评。争议之一是水的问题。有人指出,冬奥会严重依赖人工造雪,对一个已然面临严重干旱的地区应该不是好事。
当然了,官方媒体加班加点,化解、批判这样的论调。官方申奥网站上有一篇文章指出, “民调显示,超过90%的北京及张家口市民都支持申办冬奥会”。
文章颇有风度地承认,确实有人在网上表达反对意见,不过随后指出,这些意见大多都是有关花冤枉钱、累及人民的老调子。
缺水?当局说了,这不是问题。降雨之多超过你的想象,我们这里的冬天越来越潮湿。再说了,就算真的没有降雨,我们就用管道运水过来嘛。
对北京来说,冬奥会将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这并不仅仅是对崇礼这样的地方,还包括发展已经落后于首都北京的河北省广大地区。
计划中的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包括通往张家口的高铁。建成后,从北京前往张家口所需时间将从现在的三个多小时缩短到不到一小时。
事实上,非常能说明问题的一点是,问起围绕北京申办冬奥另外一个引起广受关注的问题—人权问题—时,来回答BBC的官员一开口,首先说的就是冬奥会带来的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收益。
王慧:冬奥会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北京申办冬奥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惠说,说到人权问题,冬奥会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她说,就拿张家口来说吧,2013年,那里的滑雪度假村吸引来100万游客,201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50万。这些人正在积累财富,他们也在寻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信?
不过,中国当然也知道,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一样,他们需要作出更多的承诺才能拿到冬奥会的主办权。这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尽管我们曾经获得保证,这样的运动会将推动变革,七年过去了,许多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对言论自由、上网、抗议和表述异见的限制之严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中国又在作出同样的承诺。王惠说,“如果我们赢得了2022冬奥会主办权,我们将诚心诚意地严格遵守国际奥委会在保护人权方面的规章制度。”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们在崇礼的那个有点吓人的护航者。崇礼将在2022年冬奥会上承担重要任务,主办滑雪、冬季两项等多项赛事。
当然了,我们根本不知道护航汽车里的人是谁、是谁派来的。也许,这不过是地方安全部门过度紧张、空余时间太多的一个表现。但是,你也可以联想,这也许暗示着更深层的一些东西:不相信北京承诺遵守的那些权利和自由。
我走近其中一辆汽车,敲了敲车窗,司机打开车门。我问他,你介意不介意告诉我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跟着我们?他坚持说,“我没有(跟着你)。”
我说,你几乎从北京一路跟过来。他再次否认说,“我在这儿等个朋友。”
但是,我们开车启程,他又跟在我们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