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有诊断“暴食症”的病人来看诊,特征是无法控制地一次吞食大量食物、而且频繁出现,有些会伴随催吐、挖吐。最近我发现用“对食物成瘾”来解释,病人比较能明白到底怎么了,对治疗也有帮助。
脑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确认,美味食物里的糖、盐、脂肪,都有可能让大脑里的多巴胺浓度增加,引起跟吸食毒品类似的欣快、愉悦感觉。有些人从食物中得到的正向回馈比别人强,就容易对食物“成瘾”。
不过,我们从小到大每天进食,正常状况下,也不是那么容易食物成瘾。除体质因素外,暴食症常见于因自我评价低、刻意减重的人身上;有些人则是在庞大压力、强烈忧郁心情底下,寄托于饮食,结果得到强烈快感,从此难以自拔。
对暴食症病人,我会解释说,暴食就像菸瘾、酒瘾,菸、酒都可以让人心情放松、愉快,有些人使用后感觉很好,就会容易成瘾。要戒菸、戒酒最基本的就是不要碰菸、碰酒,不要去买,或像一些戒酒村,将个案隔离在不容易买到酒的偏远地区,渐渐降低大脑对菸酒的瘾头。
但食物就没办法了,总不能不碰食物,这会饿死。三餐要吃饭,一接近、吞咽食物,往昔饮食带来的愉悦,就会重回大脑。咀嚼食物时,无可避免的又会激起大脑想要享受食物、忘记不快乐的“暴食冲动”。而现代人冰箱里通常都储存许多食物,太方便了,使得要克制暴食冲动相当困难。
长期放任自己的暴食冲动不管,就是在伤害身体健康。除了营养不均衡以及肥胖带来的疾病风险外,容易引起暴食冲动的食物,如盐酥鸡之类零嘴、化学原料配出的甜食、不健康的脂肪酸,长期大量摄食会造成许多器官的负担。
暴食冲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许多病人原本看的是其他问题,是在问诊时提到,才发现病人有暴食症。病人会意识到自己有菸瘾、酒瘾,但不容易感觉到自己的暴食是危险行为。等到哪天连一点也不饿时也会一直吃,或吃到觉得自己很病态,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失控。
既然是“瘾”的概念,要能够成功压抑暴食冲动一段漫长时间,让大脑渐渐不再想起这回事,不会因为甜食出现在眼前就亢奋起来,是改善暴食的关键。培养正向的价值观、降低压力、靠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不要让食物太容易取得、由身边亲近的人提醒、阻止暴食行为,都可以帮助让暴食别再出现。
如果想尽办法,还是无法克制对食物过度的瘾,那就看精神科门诊。药物治疗,对暴食也有不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