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mimosa pudica)是豆科含羞草属的一种草本植物。由于这种植物十分粗生,所以在不少国家,含羞草都被当成是一种野草。
含羞草也叫怕丑草,其名称在于其独特性质:当它的叶面受到碰撞,即使轻如雨点,也会使它立即折起叶面。而当它的幼枝被触碰时,也会垂下在一旁。为什么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下垂?这与含羞草的叶柄及叶枕有密切的关系,平常叶枕内充满了水分,靠水压撑起了叶片,可是一但受外力触碰时,叶枕内的水分会立即流向别处,水压消失,叶子就急速下垂。含羞草的茎比较柔软,长得高时,往往需要依附在墙边或铁丝网旁才会长高,否则,就会于地上四散丛生。茎带红色,在中医药里被认为可以医治骨刺,根可以消炎止痛,宁神安眠,也可止咳化痰。但含羞草具有一点毒性,千万不可单独服用,需配合其他药物一并使用,其实大部分中药草应用均需注意这个问题。
虽然含羞草非常粗生,但在石屎森林的香港里,含羞草也是一种观赏植物。不少家长都爱在家里种植含羞草,作为在家的生命教育教材。当日落之后,含羞草就会把叶收起来,到明早浇水时才会再次展开。
含羞草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草地上的一种低矮草本植物,别称"知羞草"、"怕痒花"、"惧内草"。它是一种豆科植物,叶互生,具二回羽状复叶。总柄很长,基部膨大成叶枕,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轴和叶柄的基部,都有一肥大部分,叫叶枕。全株生有毛茸及锐刺,高约为二十至六十公分。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着生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它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粉红色的头状花序散布在草原上,像一团团疏落的小绒球。你一摸它,它就害羞起来了,先是小羽片一片片闭合起来,四根羽轴接着也合拢了,然后干脆整个叶柄都垂下来。每一朵花具有不明显的萼片,花瓣四裂,雄蕊四枚。
含羞原理及机制:植物的运动现象,通常是由于细胞内膨压改变所造成的,大部份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一个很大的液泡,当液泡内充满水份时,就压迫周围的细胞质,使它紧紧贴向细胞壁,而给予细胞壁一种压力,这就是膨压。膨压使得细胞壁处于绷紧状态,像吹满了气的气球一样。液泡内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它们的浓度高低,决定渗透压的高低,而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决定水分扩散的方向。当液泡浓度增高时,渗透压增加,水份由胞外向胞内扩散而进入液泡,增加细胞的膨压,使细胞鼓胀;反之,细胞则萎缩。这种过程只能造成缓慢的运动,例如气孔的何开合等,但是当胞膜的半透性发生霎时变化时,却也可以引起相当迅速的动作。
当我们碰到含羞草的叶子时,叶枕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去极化作用,细胞立刻失去水份,丧失膨压,叶枕就变得瘫软,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持,依次地合拢起来。叶枕的下半部,有一些静止电位特别低的感受细胞,它们特别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到轻微的触动,就会立刻放出水份,使叶柄下垂,造成含羞草的羞态。其它和含羞草同科的合欢,羽片到夜晚也会闭合起来,像是睡觉一样,这都是叶枕内细胞膨压改变的关系。另外,捕蝇草的捕虫运动是叶片受到刺激时,中肋附近的叶肉细胞,失去膨压而使叶片闭合,叶缘的刚毛,此时也发挥它们的阻碍功能,于是掉落的昆虫便无法挣脱了。
含羞草的用途:全株皆可入药,妙用多多--将根部泡酒服用或与酒一起煎服,可治风湿痛、神经衰弱、失眠等;与瘦猪肉一起炖煮食用,可治疗眼热肿痛、肝炎和肾脏炎;叶片的鲜品捣烂,可敷治肿痛及带状疱疹等,颇具止痛消肿之效。
出现地:含羞草产于全省路旁、空地、草生地等开阔场所,河边及海边常可见到大群落,尤以台中县以南更为常见全年皆可采集入药,夏季生长旺盛,是采收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