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河岩画”被发现,中原岩画再添新丁。(图/大河报)
河南南阳市鸭河工区周围发现大量岩画,其与新郑具茨山岩画、方城岩画一样,都属于“中原岩画”。中原岩画再添新丁,引起了世界岩画专家的高度关注。
6月30日,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罗伯特·贝纳里克先生,印度岩画协会会长、本迪支利大学教授库马尔先生,国际岩画联合会执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汤惠生先生等,在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的带领下来进一步考证,并欣然为“鸭河岩画”命名。
“鸭河岩画”被发现中原岩画再添新丁
岩画,是指史前人类刻画在岩石上的图画或图案,其中图画是具象的动物、植物图形,多以天然染料绘制,图案则表现为凹穴式的单个或多个抽象图案。
岩画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广泛分布,在大陆国内境内,具象的图画式岩画有三大分布带:东南人面像岩画、北方草原动物岩画和西南地区生活岩画。
本世纪初,在新郑具茨山发现的凹穴式岩画颠覆了世界岩画界的原有认知,抽象的凹穴岩画被专家认定为此前未经发现的全新岩画体系。此后,凹穴岩画在河南省平顶山、驻马店、方城县也相继被发现。自此,“中原岩画”在中国岩画学范畴内的独特地位,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2014年,南阳的岩画爱好者白振国、李英年等在鸭河口水库周边和梦山一带发现凹穴岩画千余处,并绘制出以鸭河工区为中心并向周边区域辐射的岩画分布详图。6月10日,正式确认在鸭河工区境内发现大量史前岩画遗存。
经初步调查,在鸭河工区内凡属山岗、丘陵地带有裸露岩石的地方,大都有岩画遗存,分布面积广泛。
其中凹穴岩画占主导地位,面积有大有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形式有单穴、双穴、三连穴、六连穴或多穴相连,其中更有一块巨石上刻有几百到上千个凹穴并有沟槽相通相连。鸭河岩画形式多样,有的带沟槽,有的凹穴带方格,也有动物刻画、大型祭祀场所、玉璧状大碾盘,还有生殖崇拜图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