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 海外生存:华人自我封闭一盘散沙?

发表:2014-04-21 01: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年前采访过一个华人学者,他的话至今想来还有些震撼。

“不管是海外血汗工厂的问题,还是当下青年留学生热潮,华人社会多年未变,自我封闭,一盘散沙。”

海外劳工

这位学者在海外做中国问题研究近20年,从中国海员,到海外劳工,留学生,全都聚焦于华人的生存发展,可以说目睹了这20年来英国华人社会的变迁。

多年前他受邀于欧洲某国调研当地华人劳工状况。对于当地地方政府和工会而言,中国人像是“黑箱子”,只看到中国人纷纷而来,但不见他们露面,隐没在工厂车间宿舍里。他一个人开车走了30多家成衣工厂,做了2个月实地调研,封闭的华人劳工状况让他感触颇深。从国内来的打工者,举目无亲,只有依赖工厂老板和工友,相互抱团取暖,有时候即使饱受盘剥也没有办法走出去,又加上语言文化障碍,和外界基本没有什么联系。这种封闭也阻止了一些外界力量的介入,比如当地工会和有正义感的华人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医疗状况,也无从下手。

对于千里迢迢来海外打工的华人来说,不知道现在的状况是否好些?

留学生

英国近20年,来英国华人的人数上急速增长,结构上也发生很大变化。最大的增长是留学生增多,在人口结构上,过去以香港移民为主,现在的主力军却是大陆移民。过去是典型的“三把刀”(菜刀,皮刀,剪刀,即从事餐饮,皮革,缝纫美发等行业的人)职业背景,如今却是“高精尖”的技术移民和留学生居多。然而他依然认为总体上华人社会还是散沙,没有太多改变。

这几年他致力于推动留学生和英国社会的融入,并希冀能建立起一个健全的新型结构,即以学生为生力军和志愿者,以华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事业有成的中坚力量)等来引领这个华人社区,主动和英国社会对接。但是这个理想模式一开始就在校园遭到挑战。

中国,英国不同大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背景和素养有偏差。中国留学生虽然有爱心,想投入当地社区工作,但缺乏工作经验,不知道如何下手。留学生大部分家境比较好,对社会公平正义关注的敏感度不太高。然而英国的公民素养教育,早已经在中小学已经完成,不会再在大学普及一些比如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公平正义等话题,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断层。

中国学生有自己的社团组织,但大多是自娱自乐,也很少有比较大的融入当地社会的实际活动。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社区概念”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我们有自己建立起来的熟人圈,关系圈,但社区仿佛就是旧时的“居委会”。这样,如果英国大学和社会之间缺乏一个畅通的体制和管道,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比如一个健全的学生志愿者体制等,就造成了融入的困难。

他认为,“实际上中国社团有很好的潜质融入英国社会,不像某些少数族裔社会,因为宗教和恐怖主义等因素而相对封闭。留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使者,重新认识西方,推广中国文化,兼容并蓄,才是真正的推动融合的力量。”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