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2月1日讯】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接受教训,而不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一点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教训?它是一个人错误决定的结果,不同于惩罚,惩罚类似于报应,是对别人伤害的一种还击。
1、“教训”与“惩罚”的区别
“教训”应成为孩子错误决定的自然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孩子睡晚了,上学迟到。教训是:当晚更早上床睡觉,以获得更多的睡眠。告诉他,在接下来的三个晚上,他必须早睡,如果他能证明可以按时起床上学,就可以恢复晚一点的就寝时间。而没收他的电话一个星期则是“惩罚”,并且和按时起床上学没有直接关系。
2、“时间导向”与“行动导向”的差异
家长使用“教训”的另一个重点是:避免“时间导向”。什么是时间导向?举例说明:“一个星期不许出门”或“两个星期不能使用手机”就是时间导向。时间导向的教训是无效的,因为它只能教会孩子如何熬时间,而不是教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行动导向”的教训与所犯错误相关,并且目标明确。例如:孩子上周末出门没能按时回家,“行动导向”的教训是:这周末她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回家,来证明她能够守时。当她能做到时,可以恢复正常的回家时间。在这个例子中,“时间导向”的教训与所犯错误无直接关系,如:孩子三个周末不能出门。这不能教会她按时回家,只能让家庭气氛变僵。
3、最好的教训
最好的教训是让孩子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例如:如果你的儿子不尊重他的妹妹,让他给妹妹写一封道歉信,否则他不能使用手机。在信中,他需要告诉妹妹,下一次再发生冲突时,他的行为将与这次有什么不同。写一封道歉信对他而言,是一次学习经历,以帮他赢回手机。这样,他就不只是“消磨时间”,而是完成一件事情,学到一些东西。
4、无效的教训
作为家长是很辛苦的,除了照顾孩子、努力工作,经常担心财务状况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承担许多其它职责。因此,家长往往从一开始就采用一些的快捷方式,如动不动就剥夺使用手机的权利或不让青少年出门一个星期。
当你想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时,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想告诉他谁是老大,还是希望他完成功课?如果是“争老大”,那么你的教训会十分具有惩罚性,火力全开。如果是“好好做功课”,那么就使用能让他好好学习的措施。如:功课做完前不许看电视,就这么简单。
5、奖罚清单
准备一份奖罚清单,家长就会知道对孩子的教训是否适当,是否能达到教育他的效果。而不是反击性的,具有惩罚性的教训。
父母将奖励和教训排序,由轻到重,这样可以让孩子小成果获得小奖励,大成果获得大奖励。同样小过失,小教训,大错误则会招致制裁。专家建议奖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例如,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玩半个小时,打一会儿篮球等。
对于青少年来说,没收手机是一个严厉的教训,应谨慎使用。因为对孩子来说,手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对孩子越重要的东西,越能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从中学到更多。但家长要注意,不能一次性将所有杀手锏都使出来。
6、严厉教训的使用
什么时候应该给予严厉的教训?涉及价值观偏离和对他人不尊重的问题时,应给以严厉的教训。如:孩子对家人或老师殴打、辱骂,或更严重的问题,如偷窃等。
教训不是孤立的,应配合家长整体的教育风格,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等因素。有家长说,我把他的电话拿走了两个星期,仍不管用。这位家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首先,两个星期可能太长了。建议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再对妹妹说粗话,我将没收你的电话,直到你48小时内不再犯,而且每一次你再对她说粗话,这个规定会再次生效。
回到最重要的问题,家长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你想伤害他,因为他伤害了妹妹,那么尽管没收他的电话两个星期。但是这样一来,就别指望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了。如果您是想让他学会不伤害他人,及自我控制,那就将目的定为教训的一部份。
7、严格与严苛
另一个需要考量的事情是,这次的教训是“严格的”还是“苛刻的”。严格没什么错,但如果一味的严苛,你的孩子将会以叛逆来反抗。这就是火力全开后的结果。
有时教训无效的原因牵扯著更为广泛的问题,青少年正与家长进行权力角逐,而孩子的“不妥协”是争夺权力的一种体现。在孩子从父母那里争取权力的拉锯战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决不妥协”。这种模式一旦设立,“惩罚”就成了家长的唯一权柄,而孩子的最大砝码就是“决不妥协”。在这种气氛中,教训变得无能为力。因此,家长不能太专制,学习逐渐放手,给孩子自主决定,长大成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