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不等同民意什么是民意?

作者:蔡慎坤 发表:2013-05-02 15: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人民日报》4月29日在头版发表《网络舆情并不完全等同现实民意》的短评,公开为陷入泥潭的中国红十字会辩护,短评说,全中国有115家基金会参与芦山地震救灾募捐,共募集善款和物资10.49亿元。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收到社会捐赠款物5.66多亿元,占比达53%以上,这说明中国红十字会“尽管遭遇信任危机,但是在社会上仍然有相当高的信任度”。

文章最后总结,这一事实证明,“网络舆情与现实民意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个中原因,值得全社会深思”。

这篇266字的短评在微博上招致猛烈炮轰,网民的批评基本指向两个点,一是质疑红会所获捐款以强制性捐款占多数、二是官方媒体更不能代表民意。有网民反驳:“如果网络舆情并不完全等同民意,那么《人民日报》更没资格代表民意。”

有网民嘲讽,红会尽管遭遇信任危机,但仍有相当高信任度,同理,“《人民日报》尽管遭遇信任危机,但仍有相当大公费订阅量;《新闻联播》尽管遭遇信任危机,但仍有相当高的垄断性收视率”。

知名社会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说:“网络舆情是现实民意的一部分,就像人民日报只是党中央喉舌的一部分一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也认为,网络舆情不完全等同现实舆情,同样官方舆情也不完全等同于现实民意,“两句话要一块儿说,不能光说半句话”。

周孝正进一步分析,不管是红会还是《人民日报》被网民骂,说到底,“就是一个官方的公信力大幅丧失的问题”,“官方说国产婴儿奶粉比进口好,中国的母亲信吗?官员财产公示说了那么多年,怎么还不公示?”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的头两天,民间组织壹基金所筹得的款项一度远超中国红会,但从第三天开始,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所获捐款就反超壹基金。有舆论质疑,红会的所谓“捐款”其实不少带有强制性,而非民间个体自发性捐助。

网络舆论对红会募款的来源和属性做出更强烈的质疑。“若没有政府、国有单位的强捐,不知红会能收多少?”“红会晒晒那5亿的民意,究竟有几块钱来自人民?又有多少来自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救场?”“大概只剩行政口募捐这块了,在社会募捐已基本失守”。
为了平息舆论对灾后善款流向的质疑,红会也公布了百位艺术家为2008年汶川地震所筹得的8472万捐款去向,主要用在受汶川地震影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6省市区开展博爱家园项目上,共计划援助248个社区。不过,红会没有说明,那8472万元的款项是花在哪些项目上。

红会不获舆论信任,核心问题是社会跟政府之间不再有信任关系,即便红会现在公布所有账目,再怎么解释,老百姓也不会再信!这不仅仅是郭美美的问题,也不是修复红会的问题,而是要全面调整政府跟社会大众的信任关系。现在老百姓普遍认为官场腐败,而官方却认为是舆论抹黑,官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也就不可能改变这种对抗关系。

红会实际上是个官办机构,网络舆论讨伐红会,折射出“社会跟政府之间互不信任”的核心问题,昔日的捐款大户香港,民间甚至有人发起“一毫子都不捐”的“抗捐运动”,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4月24日就特首梁振英建议拨出1亿港元,捐助四川省政府举行拨款赈灾特别会议,但由于有议员质疑2008年汶川地震善款遭官员挪用、灾后援建工程不合格而反对捐款,会议在经过两小时辩论后流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头条形式对这个现象与部分评论作了综述,并对“少数港人以‘内地善款缺乏监督’为由……发起所谓‘抗捐运动’”提出批评。香港立法议员黄毓民在4月24日的拨款赈灾特别会议上严词反捐、痛斥港府捐款是为了表态效忠的视频,近日在大陆互联网上爆红,有网民把黄毓民的粤语发言译写成文字版方便他人,并感叹:“能投票的政府,真好!”

港人对于这种直接捐款己心生疑惑,甚至认为国内一年挥霍三公经费就是上万亿,大灾大难面前,何不省下点三公经费来救助灾民?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官员往往利用地方上发生天灾的机会,以灾民极需要救援物资及灾后重建资金,一旦大笔救灾款项到手,赈灾款的主要用途并不是用于赈济灾民,而是用来投资所谓政绩工程:起大楼、搞地产、上面子工程、创造GDP,就算是修桥补路,也只是为了收取过路费。至于老百姓的房屋,孩子们的学校,能糊弄就糊弄过去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