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视“龙骨”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组图)

发表:2013-04-05 14: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王懿荣画像

王懿荣(1845—1900)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清史稿》中载有其传记。1899年因他发现了甲骨文,是鉴定甲骨文的第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便以身殉国了。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的一种文字。当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未被认出以前,它们只是被当作一味叫“龙骨”的药材,卖进药店,然后被捣成碎渣,喝进病人的肚子里。

据传,最先把甲骨当药材送进药铺的,是一个叫李成的小屯村剃头匠。他在染疾无钱买药的情况下,无奈中捡拾甲骨磨成的粉末来治身上的浓疮,发现疮面脓水能被骨粉吸干。甲骨可以吸湿,效果不凡。于是李成不再以理发为业,而专事收集“龙骨”,药铺掌柜以六文钱一斤收购。李成自己还在庙会上摆起了摊子,叫卖刀枪跌打药。他是把“龙骨”研成了细粉,包成小包,以跌打药往外卖。随后,小屯村的村民也跟着去捡拾“龙骨”换钱了。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天,在北京担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患了伤寒,用了许多药都不见好转。光绪皇帝闻讯后,派师傅翁同龢及太医前去探视,太医开出药方,上面有一味名曰“龙骨”的药。王懿荣家人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西鹤年堂买回了这味药。略通医道的王懿荣出于好奇,想看看“龙骨”的究竟,发现已经被捣碎了。于是他又让人从药店里买回了没被捣碎的“龙骨”,发现上面有很多划痕。凭着深厚的金石学功底,王懿荣马上意识到这些刻划非比寻常。第二天他便抱病亲临药房并叮嘱药房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见。

当年秋初,范维清又去北京送“龙骨”,药材店掌柜遂引荐其到王府。王懿荣见到范维清带来的契文甲骨,兴奋得赤膊挥毫,为每人写了一副对联或条幅。范维清得到的一副曰:农事渐兴人满野,霜寒初重雁横空。王懿荣还顺手为他写了一副扇面相赠。这幅对联,范维清视为珍宝,代代相传,一直保留到文化大革命前,逢年过节,必挂在堂屋里,进香上供。

此后,王懿荣便直接从古董商人那里购买甲骨,在不长的时间里,共收购了1500多片。

王懿荣对搜集到的甲骨进行研究,认定甲骨是殷商之物,甲骨上所刻的文字是早于篆籀之前的文字,也就是说早于周朝青铜器上的文字。这样一来,“龙骨”从不值钱的药材摇身一变成为珍贵的古文化研究资料。人们可能会为以前的“龙骨”被糊里糊涂地喝进病人的肚子里而遗憾,但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王懿荣,还不知有多少“龙骨”遭人为毁灭。甲骨为人注意,尤其是注意到它的文物价值而不是药用价值,是从王懿荣开始的。

就在王懿荣还未对所藏甲骨进行深入研究、留下著述,便于次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殉难。王懿荣殉国后,王家为了还债,把他所收藏甲骨的大部分,约千余片,转让给了刘鄂,他于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成为我国第一个著录甲骨文的人。

甲骨被王懿荣发现、鉴识、收藏和断代是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的起点。正是有了甲骨文的惊人发现,才有刘鄂《铁云藏龟》一书的面世,才有罗振玉的安阳洹上访古并确认殷墟为商王朝晚期都城,才引出了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从1928年至1937年对殷墟的15次发掘……


甲骨文十二生肖,看看你的属相怎么写。

甲骨的作用

刻有划痕的甲骨是商人占卜用的。骨上的裂纹不是意外所致,而是以高热造成的,商朝人认为裂纹的形状和位置可以预示吉凶。商人事无大小,均以占卜取决。身兼司祭官的占卜者将所选龟甲和兽骨擦干净,以尖器在甲骨表面刻上拟问的事,如现存的一块骨上就有这样的问题:“大王问本月初十是否宜出猎。”接着占卜者于所问字句之旁,刻上一道沟纹,再用烧热的铜尖锥刺,而致骨面出现袭纹。占卜者研究裂纹,得知统管有关事务的鬼神之谕,便将答案刻出。因此,裂纹四周的文字,既记载所占之卜辞,也录下卜骨的答案。

来源:随意窝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