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久等了”,一句再普通不过的招呼性语言,因为出自新当选的国家第一领导人口中,所以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在18大之后的这些日子里,这句话不断被解读,不断被引申,甚至这句话被人看成是“新希望”的开始。
国人从习总一句致歉的话语中 获得了惊喜,看到了希望,说明国人的大度、善良和简单的愿望,但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年来人们对为官者强势、霸道作风的深恶痛绝。当然,仅以言语的表达显然是不够的,如何使中国社会风气得到好转,特别是官场戾气得到根本遏制,让中国成为真正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伟大国家,主要在于实际行动。从18大会议迄今,各常委的几次短会模式和出行似乎也表达了这样的决心和信心。那么,具体行动该怎么落实,从哪里寻找突破口,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中共反腐,“越反越腐”,为什么?(看中国配图)
中国地域广、人口众、各种问题千头万绪,那么什么才是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首要矛盾呢?据一项网络民意调查显示,人们对“反腐败”的关注显得尤为凸出。这就等于说,腐败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它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在分享上形成了垄断恶俗,同时也让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是,政府诚信丧失殆尽、全民信仰彻底缺失、道德体系土崩瓦解,民心思变,整个国家民族陷入意识迷茫和行为纷乱的混沌局面中。
反腐倡廉民心所向,也是历届政府反复主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最终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反而呈越反越腐的局面。正如人们调侃的那样:不反腐亡国,反腐亡党。由此可以看出,腐败的根源来自体制内部,正是那些党员干部不思为民服务,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才逐步造成了整个国家上行下效的腐败堕落局面。对于这个结果的形成,老百姓心里清楚,决策高层心里更加明了。但一个缺失有效监督的权力,这一切是早已注定的。尽管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预防和监督措施,但这样的措施毕竟是在体制内循环,谁又能拒绝权力互助、互换所带来的利益诱惑?
中国政府一揽大权,拒绝多党执政,坚持走“特色主义道路”,但同时又担心体制痼疾带来的腐败后果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抵抗,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推出一些预防措施,试图缓冲腐败的扩散和蔓延。殊不知,不涉及根本的作为,顶多是搁靴挠痒,又怎么可能获得淋漓尽致的痛快?拿那些卷款外逃以及正在贪腐途中的官员来说,只要在位一天,依然会在主席台上大讲廉政、大骂腐败。谁又知道,就在他义愤填膺,滔滔不绝的时候,他的妻儿家小可能正在美利坚的上空等待降落。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国内的裸官并不在少数,即使不是裸官,其家庭财产也大大地超过了普通人,这不应该是一个常规的逻辑,但又是公众眼中的事实。那么到底是公众一厢情愿的臆测,还是确实如此?相信这个问题不难释疑,简单地来说,将官员的个人财产公之于众,让事实来说话,是清廉是腐败不就一目了然?然而,多少年来,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落实。像陕西的“表哥”,谁都知道他奢靡的生活消费来路不明,但政府却坚决阻止公开他的收入情况。官方的借口是,个人收入属于隐私,公开没有法律依据,还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实际上,这么做等于是变相地保护了腐败官员。在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度,保护个权是必要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至少在此方面,中国的法律尚有颇多漏洞,不够完整。须知,中国的官员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民,因为官员完全是依靠纳税人给养的,也就是说,官员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隐匿保护贪官的不法收入,就等于是侵犯了全体纳税人的权利。孰轻孰重,不辨自明。举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在一起盗窃案中,公安机关总会在必要的时间里查抄嫌疑犯的窝居地,目的是启征赃款赃物。在这个过程中,谁又敢保证所获钱物中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所得?如果有,谁又来保障他们的个人隐私?
诸多事实证明,定期公开官员个人财产已经成为防止腐败的必要保证,也是全民众望所归,监督权力泛滥的有效途径。为此,重庆律师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连续七年在两会上提出“官员财产公开议案”,可惜的是,这位被网民公认的“人民代表”所提的议案,连续七年被否决,否决率达99%。这么心照不宣的结果,恐怕无需再进一步解释吧。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官员全票否决“财产公开议案”,一则证明他们心有官官相护的传统意识,投鼠忌器,二则因为他们的意识还没有进入完全忘我的至高境界。如果是这样,那么不要紧,我有一个好主意,保证一招见效,立竿见影。我建议,中央常委诸君以身作则,彻底公开个人及家庭收入,为廉政建设率先垂范,何愁律法不张,腐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