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悟:李旺阳命案毋须官方再定性

作者:林天悟 发表:2012-06-12 07: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六四硬汉李旺阳的死讯传来,稍有良知的人都难以不动容。官方的说法是死于“自杀”,但现场图片曝光,只见李旺阳吊在窗边死不瞑目,双脚踏在地上,左手轻抓衣架,布条绑着超高难度的专业绳结,但死者是眼盲耳聋兼行动不便的六旬翁……种种疑团活现眼前,稍懂逻辑的人都不相信这是单纯的自缢。

若硬要说李旺阳是“自杀”,那么他自寻短见的过程应长达二十三年──始于1989年的春夏之交,终于2012年的飞霜6月。如今其遗体已被强行火化,受尽人祸折腾的残躯化作一柸骨灰,那颗争取民主的斗心不会湮灭,历史一定会记着李旺阳的名字,他是六四事件迟了归队的冤魂!惨案未平反,责任未追究,请莫谈原谅。

谁相信这种汉子会寻死

李旺阳原本在内地知名度不算高,如今更变成忌讳词,网络被禁,媒体上“被失踪”,其妹妹李旺玲及妹夫赵宝珠都受到严密监控,连日来与外界隔绝,欲帮忙的亲朋好友以至律师,不是被传唤至公安派出所问话,就是带往外地“旅游”。没有公开公平公正的验尸程序下,就这样被毁尸灭迹了。

在这种强权无道的情况下还奢望官方严查死因,甚至推翻“自杀”之说,除非像薄熙来案那么曲折离奇,否则只是痴人说梦,不可能实现。因此,民间毋须奢求官方会改变李旺阳命案的定性,我们姑且连同二十三年前那笔血债一起算吧。那么说来,这宗绝对是“谋杀案”──从追究六四屠城责任计起,再彻查李旺阳被杀的手段,然后严惩凶徒。这笔账就算再等多少个二十三年,都应该这样算。

香港人为李旺阳的死特别悲愤,原因是看到有线电视于本月2日播出的专访。片段可见李旺阳已严重残障,多只牙齿都打断了,连走路也要人搀扶,只靠在大腿写字与记者对答。

他为争取民主坐了二十一年冤狱,但仍对着镜头坚定不移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早日进入民主社会,实现多党制,我就算砍头我也不回头。”结果他的头没被砍,但四天后却挂在窗边。谁会相信这种汉子会寻死?

作为传媒工作者,闻悉李旺阳死亡,除了哀国家的黑暗,也为采访这宗新闻的记者忧心,他就是有线的林建诚。建诚兄是行内有名的“亡命之徒”,全天候紧盯各种新闻材料,没有所谓真正休息的时刻,国内哪里有大事就往哪里跑。记得2008年四川大地震一役,他与摄影师第一时间赶到震央,沿途好几次都是生死一线间,不是险跌落山崖,就是几乎被泥石流打中,庆幸捡回一命,让外界得知灾区的真实情况。

难得的是,林建诚与有线中国组的采访团队不是追求刺激的灾难画面,而是特别关心中国维权事件,无论是吕秉权抑或吴紫敏等记者,对四川豆腐渣工程、谭作人被判监、刘晓波坐牢、结石宝宝赵连海枉判寻衅滋事、陈光诚夜奔出走等等,有线团队都发挥人民精神,赢得中港行家的尊重和赞赏。

须知道,香港虽说享有国内难得的新闻自由,但基于政治立场、成本和市场价值考虑(排名绝对分先后),若非有一群真正关心国事、主动争取采访的有心记者,许多维权新闻只会湮灭在八卦小道新闻当中。

林建诚得知李旺阳的死讯,多天失眠且泪流不止,自责是那个访问间接害死了他,他哭着跟传媒说:“这根本是暗杀,如果不满意采访,可以杀我,不要杀他!”其上司好友或行家都好言相劝,但正因为他是有心人,心里的痛就更深,那种悲恸非一时三刻就能解,行家都觉伤感。

公安施虐罪不在传媒

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公开说:“记者的天职就是找真相,有人因为真相而死,不是你们的责任,如果你们因为讲真相的人死了,而不再为讲真相的才是问题。现在不是说对不起的时候,一个政权是抵挡不了众多传媒的问题,希望香港的传媒不要再悲哀,做回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李旺阳最好的哀悼。”

诚如梁国雄所言,“记者的天职就是找真相”,但传媒工作者的另一“天条”是“没有任何新闻比生命更重要”。若知道有人会在受访后被杀,就算对方是自愿,也不会有新闻工作者故意犯上“帮凶”之罪。而林建诚采访李旺阳的出发点,绝对是想他生存下去。

根据过往经验,得到外界关注的维权或民运人士,纵使可能受到加倍监控,但中共还不敢“公然行凶”,尤其是在6月初的敏感时刻,再添幽魂只会触动民愤。因此,更多的说法是指湖南公安施虐过度令李旺阳丧命,为了掩饰罪证必须火速烧尸灭迹,罪不在传媒。

哭过痛过之后,相信建诚兄会更坚定去揭露黑材料背后的真相,且与各路新闻工作者共勉。

目前香港和澳门成为能够公开讨论这宗命案的特区,李旺阳的灵位不在家乡湖南,却在境外两个小小特区,实在令人不胜唏嘘。值得一提的是,李旺阳死后,本港三份左报首两天均只字不提,直到上周六(本月9日),《文汇报》终于有一百八十二字的短文,标题是〈李旺阳湖南病房自缢亡〉,内容撮要为:“……死者李旺阳,男,62岁……2012年6月6日6时许,同室病友李某发现李旺阳上吊在病房西侧窗护栏上……初步确认李旺阳系自杀身亡,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香港要推行国民教育,大可以把以上短文,跟其他李旺阳的头版报道作个对比,讨论主题应该是“何谓党性重于人性”。

什么叫“不是说不感动”?

面对18万人参加六四烛光集会,候任特首梁振英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说:“我不会……不是说我不感动。我不会评论。(I will not...I am not saying Iwas not touched. Ihave no comment.)”这是捡了便宜的古惑句子,一般市民容易看作“也算感动”,但细心拆解,只能排除“不感动”的形容词,留白处不见得就是“感动”,加上结尾的“不会评论”,等于没有表态。

同样地,梁振英连日来被追问对李旺阳命案看法,他的回答是:“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但不会公开评论。”答案跟回应六四集会时如出一辙,表面是“有看法”,背后却空洞苍白,最终还重复了十一次“不会评论”。

作为香港的未来首长,梁振英一定知道六四事件是港人的心结,面对大是大非而没有带领民众去思考,连一句良心话都不敢说,那种“不会评论”的坚持,已是助纣为虐的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信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