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新(资料图片/看中国配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全民族缅怀先辈的日子,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历史里曾有一位美丽的女性张志新,黑色瀑布般秀美的头发,清澈明亮的眼睛,丰润而紧抿的嘴唇,洁白如玉的肌肤,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无论是谁,都可以从这张“老照片”上读出她美丽的面容和身材,以及五十年代少女所特有的纯真、朴素和朴实。她不仅仅有美丽的容貌,还有美丽的思想、美丽的文采,美丽的旋律,但是就在公元1975年,她却在东北太上皇的批示下被以人民的名义杀害了,她和刘胡兰一样生的伟大,死的却比她千万倍的光荣,她和刘和珍君一样死的冤屈,却没有人能在半月后写出《纪念张志新君》发表,甚至是在尘封四年后才得以艰难平反、重见天日,甚至至今也不知尸骨的下落,甚至至今还不能得到全面的宣扬。为什么那些本该保护弱小、怜香惜玉、英雄救美的大男人,会对一个单纯、善良、正直、手无寸铁、秀色可餐的美女殴打和强暴?为什么一个美女几句真话会让严密如无缝钢管、庞大如天罗地网的组织惧怕?以至于他们不仅要消灭掉她的肉体,还要剥夺她最后一次叫喊的权利;他们不仅害怕她自己独立思考,还担心她的孩子们的血液中残留着她批评与怀疑的火种,竟强迫她亲生的幼儿也写下不为母亲收尸的字据;他们不仅不敢公开审理,连行刑也是秘密进行。强大与弱小竟是这样的不合逻辑、不合情理。
就在美女张志新死后过了4年的1979年3月26日,当年下令割断张志新喉管、执行枪决的LL省委就不得不作出为张志新平反昭雪,追认她为革命烈士的决定。《决定》写得冠冕堂皇,义愤填膺:“张志新同志惨遭杀害,是林彪、‘四人帮’及其死党一伙阴谋篡党夺权,推行极左路线,搞法西斯专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我们要把千仇万恨记在林彪、‘四人帮’及其死党一伙身上。”很快圈内有人发现张志新的遭遇,有可能让更多的人们对制度产生更大的怀疑。他们不再让人们继续谈论张志新的故事,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历史教材开始屏蔽张志新,张志新的名字再次成为一种禁忌。她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这是张志新的第二次死亡。直到今天,张志新的审判案卷仍然在LL省高人民法院作为绝密档案封存,直到今天也只是在非主流的网络世界里,才能看到纪念这位思想勇士的文章和民间纪念这位精神美女的消息。
张志新坐的监狱可以说是世界少有的黑暗,没有窗户,没有光线的小号里,她戴着手铐和脚镣,只能坐着,不能躺下,家人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一面。狱警经常唆使一些刑事犯殴打她,他们揪光了她额前的头发、把擦地板的破布塞进她嘴巴里,还给她的饭里掺进煤渣。她还多次遭到了狱警和男犯人的轮奸,看守所长甚至指示手下不发给她必要的手纸。在长期虐待下,她最后精神失常了,经常赤裸着身子窝在小号里在床上大小便,用窝窝头沾着月经血吃。
张志新的死刑可以说是杀人场景中最为残暴的一幕。将一个阳光活泼正直的中年美女折磨的精神失常已是骇人听闻,对精神失常的人执行死刑,更是有悖人道,而1975年的4月4日临刑前,为了防止她喊出“反动口号”,居然强行割断她的喉管为了维持呼吸,就把一个三寸来长的小手指粗的不锈钢管插进气管里,再用线将连接着钢管的金属片缝在刀口两边的肉上剧痛使她咬断舌尖,血水淌满了前胸。……她脖颈上的伤口,不时地冒着带血的气泡,嘴里不时地呕吐着似血似水的唾液,这简值是禽兽不如。张志新即将被执行死刑之时,还让她丈夫曾真带着女儿曾林林、儿子曾彤彤一起参加沈阳法院举办的“死囚家属学习班”更是匪夷所思。
张志新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的干部,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人民大学毕业,热爱文艺、还能作曲能拉提琴,丈夫也是贵为中国四号人物陶铸的妻弟。1968年一个星期天,她到一位姓阎的女同事家借江青的文革讲话资料,像所有的革命战友一样,这位女同事劝张志新站到革命派一边,可是张志新却说“我考虑的不是这一派那一派的问题,我考虑的是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我觉得文化大革命好多问题我不能理解”。这话快被同事汇报上去,记入档案。因此她10月在盘锦五七干校学习被揪出来,经过一系列批斗会和学习班,张志新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逐渐向组织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一再表明坚信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安排。张志新思想简直就是体系中最鲜活、最有建设性的力量,她本没有离经叛道也从来就不是异端分子,但是她的几句真话却触动了最高权威脆弱的神经,使得某些人必欲杀之而后快。她至死也不知道,在高度极权的社会中,一切制度不过是无条件服从最高权力意志的装饰品,包括公民的生存权、言论权、沉默权。
我从几万字的审讯笔录中摘抄她主要的观点有:
(1)主席讲话中说,文化大革命成绩是主要的,我看不见得。我就想,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做法,是否非得那样做?群众中刚出现戴忠字时,我就有想法。过去封建时代讲忠,现在搞这个干什么?整这玩艺干什么?再过几十年的人看我们现在和领袖的关系,就象我们现在看从前的人信神信鬼一样不可理解。
(2)文化大革命这么弄下去,就剩几个样板戏,唱唱语录歌,祖国的艺术不是越来越枯竭和单调了吗?
(3)主席在党的历史发展中的丰功伟绩是不容否定的。但我认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主席也有错误。集中表现于大跃进以来,不能遵照客观规律,在一些问题上超越了客观条件和可能,只强调了不断革命论,而忽视了革命发展进段论,使得革命和建设出现了问题、缺点和错误。集中反映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些问题上,也就是三面红旗的问题上。
(4)现在什么问题,都得毛主席说了才好办。毛主席是不是个人说了算太重了。我认为,无论谁都不能例外,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这些年,什么都提毛主席,放在党的上边。我不反对宣传领袖,但不要宣传得太过分了。
(5)林副主席说,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主席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种局面不会维持长久了,这样下去,局面是不堪设想的。
现在我们阅读张志新的这些话语,会觉得她仅仅讲述了一些常识,但是在全民失语时代这种对常识的美丽的坚守,已是比北大才子林昭的思想、比轰动全国的遇罗克的出身论深刻百倍、勇敢百倍,更不要说对沉默的大多数、对那些愚忠的人们,简值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炸雷、是提前十年发表的《决议》。
我又记起林昭、李九莲、钟海源、遇罗克这些为民族复兴而牺牲的思想斗士,记起现在还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坚守奋战的理论家思想家们,他们就有如我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泰山、秦岭、是永世长存的、是不可缺少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良心。记起老舍先生也是没有骨灰的,在北京市文联和某派出所,为“革命小将”(其中不少是女孩子)轮番毒打到深夜。次日他把自己交给了湖水,记起还有刘少奇、潘汉年、陶铸、贺龙、吴晗、老舍,傅雷、田汉,傅斯年、赵九章、翦伯赞....还有不可胜数的千古奇冤、以及60年代饿死的几千万鬼魂。
我们纪念死者就是为了总结历史、昭示未来,让年青的一代记住这些历史。那些乌有之乡的遗老遗少在美女张志新明亮的眸子面前,在几十年来几千万冤死、饿死、屈死的鬼魂面前一定会心虚的发抖,他们总要用粉饰太平的手法去歌颂前三十年,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去攻击改革开放,然而改革开放的潮流是势不可挡的,贪官污吏当然要抓杀、贫富差别当然要缩小,但人民是不允许金胖子那种全民贫穷、全民恐惧的时代复辟的。
这里我摘几首当年纪念张志新的诗作为清明节给美女张志新的悼词,也可以看作美女张志新带血的灵魂在诉说。
(1)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2)熊光炯的《枪口,对准了中国的良心》:“一枝无产阶级专政牌号的枪,对准了一个女##党员的胸口!……中国的良心啊,岂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清明雨,洗不净不清明的时候-----野心取代了良心,兽性代替了人性,权力枪毙了法律,暴政绞杀了自由……”;
(3)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我们有八亿人民,我们有三千万党员,七尺汉子,伟岸得像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面,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我敢说:她不想死!/她有母亲:风烛残年/受不了这多悲伤!、、、法律呵,/怎么变得这样苍白,苍白得象废纸一方。…”;
(4)女诗人舒婷写出了她最不“朦胧”的诗《遗产--张志新烈士给女儿》,诗中以张志新的口气嘱咐着女儿:“是的,我还留下了悲伤,/但你不要哭泣。/夜半,你喊着“妈妈”/从梦中惊起/泪水在迷惘的小脸上/泻成清亮的小溪……/孩子呵;抬头望望月亮吧!/她温柔而宁静地注视着你。/从今以后,生生死死,/她和你有一段永恒的距离。”我想写诗时,舒婷一定也哭了。
(5)饿死的三千万厉鬼,屈死的几百万冤魂,/轮番呼啸/腥红的指尖/撕裂历史/撕裂尸坑几丈厚的人油/跃入尘世/于每一个清明之夜/咿咿呀呀地呜咽/万籁俱寂/大饥荒沉重并不如烟/大跃进荒唐并不遥远/冤魂们在责问/制造冤魂的你你反思了吗?下跪了吗?/让我们都缓缓下跪吧,朋友/为远征军的英烈、为刘少奇贺龙、为老舍傅雷、为张志新和遇罗克、为饿死屈死的冤魂、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别耽心忏悔的热泪/打湿美丽的清明。
诗人姚振函怒气冲天,说他想起了刘和珍君而大惑不解:“何以鲁迅先生的文章,能够写于‘最黑暗的一天’之后的两个星期;而一个女共产党员的鲜血,竟整整封闭了四年!难道这就是半个世纪以来取得的一点长进吗?”同时,公刘也写出了诗歌《纪念》。
清明、清明,就是要我们清楚明白的记住前人的恩德和教训。让我们永远记住美女张志新,记住她的勇敢和无畏、记住她的清醒和理智、记住她的言论和思想、记住愚昧可以使人变成奴、专制可以把人变成兽。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